科學自然

洞察
優惠價
85
$255

洞察

科學的人文觀與人文的科學觀

書籍介紹

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和你我一樣接受制式國民教育的學子,於台大大氣系畢業後拾起行囊,赴美追尋科學的真理,想親自窺探地球及大自然的精奧之密。在尋找大自然規律的嚴肅過程中,他對科學——集先進智慧之大成的雄偉學問,有了深刻的參悟,而長年在美國研究、生活、教書,使他在西方文化的薰陶下,培養出獨到的思考模式與「洞察」的精神。儘管口中說的是道地的英文,腦子裡縈繞的是氣候變遷、太陽物理、氣溶膠物理等讓人肅然起敬的自然科學,本書的作者王寶貫教授卻一直念念不忘小時候父親書架上的唐詩宋詞、孔孟老莊,當年的囫圇吞棗,至今卻成為他在異鄉不斷咀嚼回味中華文化的忠實良伴。

​本書正是這位傑出大氣科學家在他學術專長之外一直想要表達的觀點。他以平易近人的文筆、清晰明白的理路、不時穿插詼諧的台灣俗語,為我們說說物理從伽利略到愛因斯坦、從古典到近代的發展始末,以及何時何地何人發生了什麼樣扭轉人類歷史的驚人發現。王寶貫的文字拉近了離我們漸行漸遠的中國古文,並灌輸我們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別苗頭的緣由,這些在在都點出了他所要表達的精神——洞察;唯洞察能成就科學的進程、文學的香醇與藝術的豐美。

自序

第一章 萬物之靈
人獸之間
工具的發展
外星文明
知識累積

第二章 觀察與記錄
觀察的動機
白描聖手
抽絲剝繭

第三章 合情與合理──東方與西方
文學與藝術
觀察與解釋
東方與西方
王充與《論衡》
自然現象
《論衡》<自紀篇>的重要問題
科學信心

第四章 宇宙模型
有問必答
畢達哥拉斯的數字宇宙
天如圓蓋
渾天的問題
中心問題
奧康之刀
金星的位相
老虎屁股
摸老虎屁股的人
萬有引力

第五章 光電磁大一統
光明與黑暗
光學之曙光
粒子說
波動說
楊氏的波動理論
科學的國籍?
馬克士威與電磁波

第六章 相對「論」時空
以太之夢
怪傑愛因斯坦
狹義相對論
宇宙標尺
奇異世界
宇宙極速
廣義相對論

第七章 量子世界
次原子國度
黑體輻射
波與粒子兩難問題
德布羅依與物質波
量子力學
測不準原理
互補原理
哥本哈根詮釋
「量子物理」與「相對論」二部治天下

第八章 莊嚴宇宙
直觀
陰陽五行
近代科學
​真空還是妙有?

延伸閱讀

旅美傑出大氣科學家王寶貫,日前返台為他的新著《洞察》「接生」,卻剛好碰上全台因風災而大鬧水患,記者也因此詢問王寶貫,希望以他的專業觀點提供台灣居民防災因應之道。王寶貫表示,由於「全球暖化」,降雨量大增,這幾年確實已有「大洪水」的徵兆,唯有提早作準備,才能將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科學與文學藝術的分野真的是涇渭分明嗎?如果你也這麼認為,旅美科學家王寶貫的例子,可能會讓你拋棄以往的成見。

興趣廣泛,飽讀中國文化典籍

飽讀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王寶貫是誰,一般人或許不太清楚。不過提起他一連串在科學領域的赫赫經歷,的確很難將他與文學藝術連在一起:一九四九年出生的王寶貫,台南一中畢業後就進入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後赴美,取得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大氣科學博士。一九八○年起任教於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大氣海洋科學系,一九八八年升任教授,曾任該系系主任,現任空氣資源管理學程主任。他並曾兼任UCLA、德國麥因茲(Mainz)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教授,以及台灣大學、義大利菲拉拉大學(Universityof Ferrara)客座教授。

而王寶貫參與的國際計劃,包括擔任歐洲太空總署及大氣粒子系統交互作用研究組的諮詢委員、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計劃諮詢委員、美國氣象學會雲物理委員會主席、美國納爾遜工業公司科技顧問等。曾獲得美國S. C. Johnson傑出研究獎、德國洪堡研究獎(Humboldt Senior Research Award)以及大氣海洋傑出教學獎的他,一直以來的教學及研究領域是大氣物理學(熱力學、雲物理及動力學、大氣電學)、大氣化學、空氣污染、氣溶膠物理、氣候變遷、太陽物理、行星大氣及微粒過濾技術等。

沒錯,以上的經歷確確實實是屬於「科學家」王寶貫,然而你也得「提防」另一個王寶貫冒出來,與你侃侃而談中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時候的他悠由於孔孟老莊之中,連《二十四史》、《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可能都會搬出來和你抬槓一番,而他的程度之好、領會之深,的確讓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人驚訝不已。

熱愛天文,充滿實驗精神

這些,王寶貫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原來他有個可愛的父親專門愛搜羅中國古書。生在嘉義布袋,成長於台南的王寶貫說,或許是因為父親處於日據時代,對於中原文化特別嚮往。父親雖然經商,卻是有空就往街上的古書舖跑,只要遇到線裝書,一定都會買回家去。王寶貫最深刻的兒時記憶就是父親書架上滿滿的線裝書,而他沒事總要到那書架前晃晃,拿本線裝書看看,囫圇吞棗一番,父親也不太管他。就這樣,小學六年級的王寶貫,已經能夠閱讀文言文而不覺得吃力,和他同齡的孩子,那時候大多數都還在看童話呢!

不過即使王寶貫早早就打下深厚的文學底子,他最愛的還是天文學。王寶貫記得念台南一中時,有一天突發奇想,想要自製一個望遠鏡。可愛的父親二話不說,便動手幫忙他。找一個排水用的塑膠管,在火爐上烘軟了,想辦法把鏡頭擠進去,又挖洞栓螺絲,好不容易忙完了,父親原本也是半信半疑,想小孩子弄的東西哪能當真?沒想到這個克難的望遠鏡竟然真能看到月球表面的坑洞,父親自此也對王寶貫的科學能力更加肯定。王寶貫說,這個手工望遠鏡目前還留在台南老家,只不過零件已經更新,但仍具有非比尋常的紀念意義。

雖然王寶貫對天文熱愛不已,但因當時台灣沒有這門科系,他於是選擇了較為接近的大氣科學,一路念下來,表現也相當傑出。王寶貫笑說,其實任何一門學科他都可以念得很好,因為他的興趣實在太廣泛了。如此讀者自然不難理解,為何王寶貫的新書《洞察》裡,充滿了旁徵博引的知識之美,讀來讓人直呼過癮。

由天下文化出版的《洞察》,副標題是「科學的人文觀與人文的科學觀」,這本書也是王寶貫繼一九九六年開卷十大好書《天與地》之後的另一力作。王寶貫表示,《洞察》最主要的觀點就是闡明「科學可以和文學、藝術甚至宗教並行而不悖。你可以用自由的心靈『洞察』此刻正發生的一切。」

習慣於科學是科學、文學是文學的人,對於王寶貫這樣的觀點必然感到相當新鮮,君不見「你若高興,何妨讓你的心靈飛翔於地球之外,然後回過心靈之眼,來觀望這個藍白色的行星。你發現,那芳草斜陽中的古蹟,只是大球明暗交界處正沒入昏暗的一點,而金戈鐵馬、燕子陌巷,早已被時空之輪輾碎。」這段文字的描述,既是文學的、也是科學的,彷彿為讀者的視野開了另一扇窗,而這樣的敘述方式,全書比比皆是。《洞察》中還引用許多中文古籍作為例證,例如《呂氏春秋》、《論衡》、《異苑》、《管子》、《夢溪筆談》,以及李白、楊萬里、李賀、柳宗元等人的詩,當古籍與現代的科技文明接上線,兩者竟都起了奇妙的變化。這或許也是「洞察」的妙趣之一吧!

當然,王寶貫絕不只是從書本得到「洞察」的靈感而已,自稱閒暇時喜歡逛博物館、藝廊、聽音樂(從近代交響曲和披頭四,到東方古代的「百家春」與「廣陵散」)、旅行(從通都大邑到山村野店、茫茫荒漠到山陬水涯)、和三五好友縱論古今天下、沒事坐在樹蔭下遙望藍天裡白雲飄逸、甚至拜名師學山水畫……,王寶貫的心靈生活的確是豐美而開闊的。

一定只會發生大洪水

至於回到他的本行大氣科學,就不得不令人聯想到近年地球上的水患連連,有人甚至擔憂大洪水即將來到。這次返台剛好碰上全台因風災而大鬧水患,記者也因此詢問王寶貫,希望以他的專業觀點提供台灣居民防災因應之道。王寶貫表示,由於「全球暖化」,降雨量大增,這幾年確實已有「大洪水」的徵兆,一九九○年中國大陸的江淮大水就是一例,而這種在過去千年才發生一次的大水,如今十年就有可能發生一次,可見得以前的紀錄如此,不見得以後的紀錄也會是如此,比較好的防範之道應是先了解物理機制是如何產生的,以提早作準備,才能將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王寶貫說,其實將來地球不一定只會發生大洪水,說不定哪一天還會發生大旱災,或者氣候突然變得很冷也有可能,因為全球氣候一直都在變異中,即使連科學行為都無法預測,最新的「渾沌現象」理論就證實了這點。科學家充其量只能做到最近三、五年的預測,可見大自然的力量絕對不可小覷。

(本文轉載自《中央日報》)

王寶貫 作者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大氣科學博士。

1980年起任教於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大氣海洋科學系,1988年升任教授。曾任該系系主任,現任空氣資源管理學程主任。曾兼UCLA、德國麥因茨(Mainz)大學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教授,以及台灣大學、義大利菲拉拉大學客座教授。並參與多項國際計畫,包括任歐洲太空總署宇宙及大氣粒子系統交互作用研究組諮詢委員、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計畫諮詢委員、美國氣象學會雲物理委員會主席。美國納爾遜工業公司科技顧問。

教學及研究興趣為大氣物理學(熱力學、雲物理及動力學、大氣電學)、大氣化學、空氣污染、氣溶膠物理、氣候變遷、太陽物理、行星大氣以及微粒過濾技術。曾獲美國S. C. Johnson傑出研究獎、德國洪堡研究獎(Humboldt Senior Research Award)以及大氣海洋傑出教學獎。

中文著作有《天與地》(牛頓出版社,獲1996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雲物理學》(國立編譯館主編,渤海堂印行)、《一種星空,兩般奧秘》(聯合文學)。譯作有《二次大戰氣象秘史「Z-W-G的最後兩年」——一位德軍高級氣象長官的自述》(氣象分析與預報)。目前為《經典雜誌》撰寫「微塵大千」科普系列文章。

閒暇喜歡逛書店、博物館、藝廊;喜歡聽音樂(從西方近代交響曲和披頭四,到「東方古代」的「百家春」與「廣陵散」);喜歡旅行(從通都大邑到山村野店,茫茫荒漠到山陬水涯);喜歡與三四友好縱論古今天下,還喜歡沒事兒坐在樹蔭下遙望藍天裡白雲飄逸。


2001/09/17

BCS069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916-7

314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