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對從事人資管理的專業人員來說,可以建立更週全的思考,提前避開可能產生的偏誤。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楊琮熙,影響力教練
每個專業人士總是會閱讀許多好書,既能精進領域知識,也能擴大學習視野。
不過,真的能夠擺到書桌顯眼位置的「案頭書」,會不時拿來參考的,其實也只是有限的那幾本。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十多年,對自己來說,《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就是一本相當實用的案頭書。
記得剛入這一行時,手上拿的是《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第三版,也是當時學校教授推薦的人資書籍。當年人力資源管理這門學問雖開始受到重視,但也沒有一本可讀性高的入門書可以讓新進人資工作者參考。
而這本由國內人力資源管理領域頂尖學者們所撰寫的人才管理書籍,在當初就彰顯了它的地位與重要性。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的內容是會不斷隨著經濟與社會結構而自我進化的。
我的印象中是從第一版開始,每三年就會請人資領域的優秀學者更新內容。不過,從第四版以後,相隔七年後才再出了現在的2020年第五版,主題與結構也相應時代趨勢而有所更新。
比方說,現在已是個「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的時代。
因此,大數據將如何影響人力資源管理的決策與應用,也在第五版的第12課中被提出討論。
書中提醒,以大數據分析協助人力資源管理決策已是時勢所趨,因此也建議了從業人員應該要能具備數據分析的職能,以便在選用育留的管理實務上作出更好的決策。
但文中也明白地指出,就目前來看,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上仍不普遍。
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多數公司的人事資料其實只需要「小數據分析」,因為探討的關係較單純,還不需要用到大數據分析技術。
第二個原因則是,在資料蒐集進行分析時,也需要小心注意個人隱私、公平客觀等種種議題。而這些限制,或許也影響了人資實務者使用大數據輔助管理決策的意願。
個人則很喜歡書裡提到亞馬遜公司使用大數據分析的例子。
在2014年,亞馬遜曾分析求職者履歷表內容,希望能有效預測求職者是否適合該職位。但最後檢視了這個預測模型後發現,這個篩選履歷的模式傾向給女性應聘者較差的評價。
如此一來,這項大數據分析計畫等於存在「性別偏誤」的風險,為了避免造成性別歧視的誤判,亞馬遜在2015年終止了這項計畫。
所以,這本書並不僅強調學理論述,同時也提醒了人資管理實務應該注意的地方,對從事人資管理的專業人員來說,可以建立更週全的思考,提前避開可能產生的偏誤。
身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實務工作者,很榮幸能為此書寫文推薦、分享。也很高興看到天下文化持續為此書進行改版,幫助我們理解新科技如何影響時代變局,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所迎接的挑戰與發展!
【書籍資訊】
《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全新內容經典珍藏版)
出版日期: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