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賈伯斯選擇了庫克作為他的繼任者。在庫克任內也讓我們見證到蘋果公司讓眾人跌破眼鏡的巨大增長,他將該企業的價值提升至兩兆美元,讓自己迅速變身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建立起世界性的策略聯盟,開口一句話就能讓全球股市如自由落體般崩盤。但這一切是有代價的......
圖片來源:Tim Cook 推特
2022年9月7日,在影響超過一代人的科技巨擘賈伯斯去世近11年後,蘋果依照慣例舉辦年度秋季發布會,並將史上最多數量的新品展示在世人面前。
同一天,由《紐約時報》資深科技線記者特里普.米克爾(Tripp Mickle)執筆的《蘋果進行式》(AFTER STEVE)繁體中文版於網路書店開放預售。天下文化期待透過這部精采的作品,與讀者分享偕同賈伯斯共同勾勒此一傳奇品牌的人物面貌,以及蘋果公司於賈伯斯身後所歷經的艱鉅轉型歷程。
或許因為作者是長期關注矽谷動態的科技線記者,因此本書在呈現方式上是以單篇為單位,沿著「人物」及「產品」兩條路線發展,結構非常清晰,也利於讀者在各個不同主題間進行跳島閱讀。
本書一開始,先分頭描述賈伯斯生前的左膀右臂——蘋果的設計首腦的強尼‧艾夫(Jony Ive)、營運之神提姆‧庫克(Tim Cook)兩人的性格與專業背景。讀者由此可知,這兩位影響蘋果公司發展與命運的關鍵人物,彼此之間存在著天南地北的差異。
正因為兩人本質上有著極大的差異——艾夫對設計細節錙銖必較,為了開發產品、花錢如流水;但庫克卻痛恨庫存、對各項開支斤斤計較,甚至曾向廠商追討已支付的費用——在兩人共同的「伯樂」賈伯斯過世後,再也沒有人能居中協調、進行裁決,導致蘋果一步步走上創意與營運分道揚鑣的路。
對於商業書的讀者來說,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作者依產品別,對蘋果自1998年從谷底奇蹟式翻身的iMac G3 開始的多項商品,進行了詳盡且鮮活的教案式描述。其中包括:
2012年重創蘋果的地圖服務:由賈伯斯生前愛將、iOS之父福斯托帶領的地圖服務專案,原本期待能力挫谷歌、在同類型服務中領銜,不料發展過程一波三折,一心想取代庫克擔任執行長的福斯托最後飲恨離職;2014年眾所期待的APPLE WATCH:賈伯斯過世後,華爾街一眾分析師紛紛看衰蘋果將一蹶不振、再也沒有能力推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新品。但在艾夫的努力下,蘋果的穿戴裝置透過手錶有了重大的突破,但過程中亦發生許多不為人知的摩擦與挫折;2014年空前暢銷的Iphone 6:根據統計,Iphone 6是迄今為止最暢銷的iPhone型號,也是目前為止最暢銷的手機。在本書第12章中,作者寫道:「(根據蘋果)公司的每日銷售數字顯示,iPhone(6)在(2014年聖誕)假期期間銷售量達七千四百萬部,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六。平均而言,每分鐘售出的iPhone 高達五百部,一天二十四小時皆如此。蘋果銷售要價六百美元iPhone的速度,與麥當勞銷售五美元大麥克的速度相同。」然而,這項奇蹟是如何被煉成的?事實上,庫克曾花了非常漫長的時間,親自經營中國市場的開發。正因他擁有比賈伯斯更佳的「政治手腕」,順利取得和中國移動的合作,才為Iphone 6迎來如此驚人的
訂單數量——Iphone 6,可謂蘋果敲開中國銷售大門的一次實績展演。
其他還有2016年三星Galaxy Note 7企圖挑戰Iphone 7,所引發的大規模產品招回事件;2014年收購耳機潮牌Beats,為迎戰Sportify全力打造APPLE MUSIC,卻面臨新團隊無法融入蘋果的狀況;2019年從索尼挖角高層打造APPLE TV+拚串流,換來眾人一片負評、認為其服務和HBO無異,直到庫克花重金請來歐普拉站台,才力挽輿論狂瀾……
自從賈伯斯過世後,十年間艾夫與庫克分別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悼念著老闆的離去:前期的艾夫幾乎一蹶不振,直到投入手錶開發後,逐步找到前進的動力與方向。後期卻又在蘋果公司轉變獲利模式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離職;庫克將自己對賈伯斯的懷念化為推動蘋果向前邁進、向上發展的力量,他知道自己永遠複製不了賈伯斯模式,因此持續在自己的專業之內、尋找延續蘋果命脈的方式,終於將這家全球手握最多現今的企業,推向世界的頂峰。
在本書第22章中,作者寫道:「在被『下一個新設備是什麼?』的問題困擾多年之後,庫克終於給出答案:沒有。」
2011年迄今十年間,艾夫致力於繼續「做自己」,但賈伯斯的缺席導致他力不從心;庫克則透過成果告訴世人,沒有了賈伯斯、他仍能透過忠於自己的方式,以世人最不看好、最沒創意的服務事業,為股東創造驚人的獲利。
若將賈伯斯在世期間一手打造的奇蹟商品Iphone,喻為一只前所未有、既具設計感又有功能性的杯子,庫克提供給全球10億用戶的則是形形色色的飲料選擇——每一款看來都美味可口、每一款你都得付錢購買。
下一次當各位拿起手邊的Iphone/Ipad或其他蘋果商品,不妨想想,你我是否都被「鎖定」在庫克打造的「蘋果生態系」中?
而這或許正是後賈伯斯時代蘋果帝國壯大的關鍵。
➢【書籍資訊】《蘋果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