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你可能沒有美國時間做這做那,但卻有機會得到這些經驗。
讀書不是為了不輸,但不讀書,就真的輸了。我是說輸掉全世界。
作為一個文案或偽文案,理解世界是第一要務。知道這些事,不是可以拿來說嘴,而是你會更靠近「理想的文案」一點。
理想的文案
我心中「理想的文案」,應該可以在手術房開刀,知道怎麼開船,熟悉量子力學,曾經獨立救過人,也可以上法庭擔任律師辯護,能空手奪白刃,能過肩摔一百五十公斤重的傢伙,打過輕量級拳擊擂台賽,會寫詩,能畫油畫,會開777大型客機,參加過F1一級方程式賽車,跑過計程車,更跑過波士頓馬拉松,生過小孩,拿過奧運一百公尺跑步金牌,也拿過游泳一百公尺自由式金牌,也得過癌症,還從監獄重生過,更打過NBA總冠軍賽,爬過聖母峰,上過太空,在MLB打過全壘打並完成完全比賽,寫過五本小說,最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我覺得,這樣才稱得上是「理想的文案」,了解所有事,可以跟任何人聊,理解各種痛苦,試過各種掙扎,被各種失敗打擊過。然後,活下來,還可以用奇妙的文筆把故事說出來。
好像不可能噢?既然不可能,那我們大家就乾脆洗洗睡?我傾向努力。至少可以靠近一點點。
跟追求校花一樣,因為大家都覺得追不到,所以都沒去追。有起跑的,才有可能抵達終點,就可能會是第一名,就可能會追到。至少,你會比原來的自己跑得快。
書是你的夥伴
你可以看書。
因為你時間有限,因為你能力有限,因為你財力有限,因為你勇氣有限,因為你智力有限,所以你無法得到所有身分的生活。
最大的障礙是時間,因為你做了這個就不能做那個,你沒有美國時間也沒有銀河系時間好完成這些,但你可以得到這些經驗。
你讀書,你就知道那些奇妙,那些你可能用一輩子都無法交換到的,那些你不曾到達的幽冥極地,那些你觸碰不了的癲狂喜樂,你真的可以,而那會讓你成為一個「更理想的文案」。
只比「理想的文案」,多一個字。
摘自《文案力》
數位編輯整理:楊逸竹
Photo:Peter Zuco,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