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超愛說故事的鬼才導演盧建彰,以獨特的導演觀點,帶著社會關懷拍攝企業、社會團體、藝術家永續經營的祕訣,把這些優質團體秉持的ESG理念、如何實踐,以及ESG帶來的效益化為故事,期待有更多人這樣思考,為未來帶來正向改變。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有時候,你會遇到一個題目,你們一直以來致力於一個目標,也許是改善碳足跡,減少碳排放,也可能是減少塑化物的使用,你會遇到一個挑戰,這些事都不是一蹴可幾,所以,會花上許多年,甚至是幾十年、上百年,都在這個題目裡。
那麼溝通怎麼辦呢?剛剛才說過不要重複,但明明就重複了呀!
噢!不好意思,如果你也這樣覺得,我讓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是,溝通重複不太好,而不是重複不好。
就好像,讓我們可以好好活下去的呼吸都是重複的,但藉由我們重複的呼吸,我們還是可以做出不重複的趣事。
以這個命題相同的情況來說,我就會建議,我們可以去尋求不同的故事。
也就是,換句話說,並請換個人們沒有想過的角度說。
你可以往前,你可以往後,你可以從中間切片,你可以談被影響的人們,你可以思考如果不這樣會怎樣。你可以發想,要是這樣做的十年後,世界會怎樣。
你可以談未來有個30歲的青年人發明了癌症新藥,解救到時患病的你,只因為你此刻的作為減少了空汙,降低一個小嬰兒過敏的可能,讓他沒有得到過敏性鼻炎,因此在閱讀學習時可以專心,在思考解決難題時不會被打斷,你救了你自己。
你怎麼可以說絕對不會發生呢?
只有當你不願意,它才絕不會發生。
為了解決問題,我們都得面對抉擇,有時難免傷神。但我覺得,總比神傷好,更比心神喪失好。
讓自己無意識地創作沒有效用的作品,是我認為專業上的心神喪失。
我們當然清楚,在實際改善環境解決永續目標上,不可以好高騖遠,不能夠只是打高空,必須腳踏實地擬定計畫,確實按照真實世界裡的條件,好好去做。
不過,在溝通上,一切都有可能。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只是提供一個原本的東西給人們看,那麼,人們自己就可以看,你根本就不應該再浪費資源,你不必做傳播。但,這樣的影響力比較差,你的作為無法影響更多人。
而當你願意投入資源創造更大的影響力時,請不要只是照本宣科,只是記錄,只是數字。那些工作不是一個傳播者該做的,那就像是老師上課只是叫大家唸課本,毫無存在的價值,毫無啟發。
只要你能夠喚起人們對良善的期盼,適時的點亮一點光,在可能的範圍內照亮眼前的腳步,那麼人們就可以往前走,就有動力往前走。而人原本就傾向往光明的地方走,那是生物的本能。
我們身上有光,有眼光,有靈光,
一定可以照亮一步。
別浪費。
一萬人的一步。
一億人的一步。
風度翩翩。
➢【書籍資訊】《把好事說成好故事》
➢【延伸閱讀】完勝人生SOP——厭世其實是一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