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青春期必然面對第二性徵發育的問題,此時孩子更是需要父母引導,看似難以啟齒的性困惑,倘若父母能第一時間給予回應,讓孩子知道產生這些好奇是正常的,不需要感到害怕,孩子會更加心安,這種安心感取決於親子關係的穩定。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要進入青春期了,胸部發育是很正常的,而且每個人的發育速度不一樣,當時我和幾個要好的女同學私下討論男生的幼稚,然後決定去跟臭男生們講清楚,請他們好好認識青春期,以及要懂得尊重女生胸部發育快慢,不然我們會請老師協助來處理。」大女兒劈里啪啦的說。
我簡單給了幾句正面的肯定,以表達我對她的信任。不再多加干涉,一方面是考量到她並沒有求救意味,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空間,她願意和我分享所見所聞,我對她的表達是接納與肯定;另一方面是我相信她對性的認識與自我的心理強韌度,當她沒有明確開口要我協助,我不需要給過多的建議。倘若相同狀況是小學一年級的小女兒提出,我肯定會更深入了解並建議。關於建構出孩子對於「性」的健康心態,以下幾點提供參考:
1、父母自身性觀念的調整
記得大女兒小時候,帶領她認識身體各部位時,我將以往總被化成各種可愛小名的「小雞雞」、「小弟弟」,直言不諱告訴大女兒那叫做「陰莖」,先生當下被我嚇到,滿是尷尬的問我怎麼可以直接這樣教,我不禁反問他:「我們的頭髮直接叫頭髮,手指直接叫手指,為什麼陰莖就得被化名?難不成跟佛地魔一樣,是不能說的禁忌?性器官明明也是身體的一部分,過往的框架不打破,我們愈是神祕的不提性相關的正常知識,孩子就愈是好奇,想要去探索,你小時候不也是這樣嗎?」
特別提醒,在教養的各方面,父母雙方的同步性不容小覷,有良好的夫妻溝通,才能共同帶給孩子一致又穩定的成長步調。
2、善用各種媒材,將性知識日常化
當上媽媽之後我真心覺得能在這年代當父母相當幸運,感謝世界各地專業人士對嬰幼兒身心發展的用心,讓父母有幸接觸到創意與智慧結晶,各種教具與繪本讓我大開眼界。
就以認識身體與性教育的媒材來說,立體人體拼圖、圖文並茂的繪本,甚至是各種卡通明星搭配身體教育的呈現,皆成為父母的超級幫手,引起孩子興趣的同時,還能讓父母藉機傳達教育理念。
青春期的孩子也有豐富資源,市面上陸續出版符合各年齡層的相關書籍,還有看到用可愛畫風介紹性知識的桌遊牌卡,較難以啟齒的性愛、自慰等部分,有媒材的帶領,對於父母而言是一大助力。
3、保持親子互動的彈性
依附關係影響個人自尊心,長期處在安全型依附關係中的孩子,遇到生命困境時,知道有父母的支持與肯定,心裡會更加安穩。特別是青春期必然面對第二性徵發育的問題,此時孩子更是需要父母引導,看似難以啟齒的性困惑,倘若父母能第一時間給予回應,讓孩子知道產生這些好奇是正常的,不需要感到害怕,孩子會更加心安,這種安心感取決於親子關係的穩定。
最後要提醒父母,請不要忽視性教育的重要性,無論是從令人心碎的葉永鋕性別氣質認同事件,或是繪本《蝴蝶朵朵》談兒少的性侵防治,在在提醒我們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必須從根扎起,刻不容緩。
我們有義務保護所有孩子的身心靈健康,而父母在教育孩子健康性教育的同時,不僅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也是在保護其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