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這個年代當媽媽真的不容易,不只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影響,也包含女性自我期許的改變。例如不甘於只當媽媽和妻子,也想在職場上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社會對於母職責任的期盼並沒有因此轉變。簡而言之,現在的媽媽除了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在自我實現的同時,也得當個稱職的媽媽。
圖片來源:unsplash
記憶猶新,24歲當上新手媽媽初始,一切相當慌亂,無論醫護人員或長輩的話照單全收。當時母嬰同室是主流,除了每3小時定時餵奶、擠奶,還得熟悉當人母的感覺,以及應付親友的熱情探訪。
生產後的那3天,我幾乎快失去現實感,長輩好意的陪伴,眾多娘家親友輪番探訪,每每親餵只有一道薄薄拉簾區隔,隱私堪憂之外,根本無法真正休息放鬆,住院3天我總計睡不到9個小時。
其實,這只是我當媽媽後面臨挑戰的冰山一角,一路走來深深覺得自己宛若神力女超人,畢竟我以前不是這樣的,沒有那麼委屈求全,也沒有那麼勇往直前。但是我當媽媽後,為了孩子,不時突破既定自我認知框架。
記得復學回花蓮念研究所時,我在某次諮商團體課傾訴苦無後援,得當天來回台北、花蓮兩地奔波的辛酸時,當時教授除了給予我包容與接納,還說了一段話觸動我心:「當上父母之後才會發現,原來最快樂的是心靈所帶來的財富,勝過外在物質的滿足。」
10多年過去了,這段話仍在我心中如好酒般持續發酵,愈陳愈醇香。在育兒上,我不時因為有所感觸而恍然大悟,驚呼:「喔!原來如此。」
回過頭來看,育兒之路一點都不輕鬆,我曾在臉書粉絲專頁寫了一篇短文,標題為〈我不能認輸,因為我是媽媽〉,引發不少迴響,來找我諮商的個案甚至在諮商室說此文讓她當下淚流滿面,道出她一路以來的心聲。
這個年代當媽媽真的不容易,不只受到社會主流價值的影響,也包含女性自我期許的改變。例如不甘於只當媽媽和妻子,也想在職場上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社會對於母職責任的期盼並沒有因此轉變。簡而言之,現在的媽媽除了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在自我實現的同時,也得當個稱職的媽媽。
你有多少次被壓力逼到懸崖邊?你是否在面對排山倒海而至的挑戰時,母性的潛力一次次被激發出來?
我特別喜歡家族治療大師李維榕在《孩子不離家》這樣描述:「如果真的有模範母親,我相信她不但有驚人的生命力,還不屈不撓,卻不會整天把自己的奮戰過程掛在嘴邊。她也同時接受自己有懦弱的一面,不會在孩子面前強顏歡笑,或是掩飾自己的悲哀。笑的時候笑,哭的時候哭,她有在戰場上的英姿,也具有小女人的柔弱,就算一生的不幸讓她心痛,但卻沒有內傷,她不會發出苦澀的味道。孩子在這樣的母親身邊,只會感到無憂無慮的安全,不必背負上一代的包袱,有足夠的空間發展他自己的故事。」
當女性願意有意識面對且扛起角色任務,會發現自己逐漸成為心靈大富翁。
嘿,母親,你是孩子生命中最美麗神聖的安全女神,誠如心理學家佛洛姆所言:「母親是我們由之而來的家鄉,是大自然,是土壤,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