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蘇起在新書《美中對抗下的台灣選擇》分析,從中共二十大人事布局來看,習近平已做好對美國「能打也能談」的準備。這個布局確定後就可以逸待勞,靜待美中關係、台灣大選、俄烏戰爭的變化而決定出不出手、出哪隻手,及如何出手。
兩岸難道一定會走上武力衝突的道路嗎? 也不見得,一切看北京的抉擇。如前所述,兩岸和戰的主動權,現已完全掌握在北京手裡,台灣從百分百倒向美國的那一刻起就拋棄了這個主動,必須依賴華府為它定奪。對北京而言,武統一直是不得已的選擇;還有兩個「和平統一」的選項比它更優先,其中最優的是與台灣協商出一個統一方案,次要則與美國協商台灣的前途,有點像1984年鄧小平與柴契爾夫人協商香港的回歸。
可惜「兩岸協商」的最優道路現已完全封閉。蔡英文上任以後,兩岸都沒有談判的意願。疫情爆發以後,不僅官方溝通管道全面切斷,連民間交流都減到歷來最低。2019年1月習近平提出「台灣方案」的新構想,他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表達希望就此構想,「同台灣各黨派、團體、人士……展開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蔡英文在第2天就針鋒相對地回應,「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北京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這就是台灣共識」,「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任何沒有經過人民授權監督的政治協商都不能稱為民主協商。這就是台灣的立場」。更關鍵的是她在2021年國慶典禮上提出她自己的新主張,即兩岸「互不隸屬」,後來她本人、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及其他黨政要員都一再重複這主張。雙方對立如斯,任何對話都不可能了。
圖片來源:Pexels
更具意義的是,蔡2019年的強硬發言,居然讓她開始翻轉當時與韓國瑜競爭大位的低迷民調,而2021年「互不隸屬」的國慶講話,在台灣內部竟沒有掀起當年李登輝首度拋出「特殊國與國關係」時的軒然大波,反而風平浪靜,這顯示台灣的土壤經過20年確已質變,不只民進黨政府,連台灣人民都視「兩國」為新常態。看在北京眼裡,蛋殼裡的小雞幾乎就要破殼而出了,緊迫感油然而生。
北京於是展開新的布局。它既對民進黨完全絕望,而對台灣人民仍存一絲希望,就開展新一輪的說服工作,把重點放在描述兩岸「統一後」的安排並提出相關保證。不只國台辦正副主任常著墨,新文件「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名稱也幾度見諸包括二十大的幾次黨政大會,以廣周知,向各界彰顯黨中央對解決台灣問題已然成竹在胸;2023年藉由馬英九及夏立言的訪問,更強力釋放北京對台灣人民的善意。除了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外,國台辦主任、北京市委、上海市委、湖北省委、重慶市委都出面接見,層級之高,規模之廣,近年罕見。
既然「兩岸談判」的道路切斷,和平統一的最後一線希望就剩「美中談判」。事實上,自美中貿易戰開啟「美中競爭」的新時代以來,北京希藉「戰略對話」來緩和美中關係,管控衝突的意願一直高於華府。川普任內華府主攻、北京主守,雙方沒有交集;拜登於2020年11月初才勝選兩週,尚未就任,北京就透過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向《紐約時報》投書,拋出美中談判的建議,顯示它對拜登「老朋友」抱有希望。後來雙方高層幾次交鋒(如在阿拉斯加)均不歡而散,而同時美國反中鷹派毫不留情在經濟、科技、金融、外交等多個戰線對北京發動一連串攻勢。但中共官方仍然隱忍,見招拆招,逐句反駁,但絕不點名攻擊拜登,只在拜習峰會上輕輕點請他「管好內部的事」。不過2023年初「氣球事件」後,布林肯立即宣布延遲預定的訪中行程,而拜登更自稱親自下令擊落氣球,北京乃切斷與美國所有溝通管道,不管華府如何呼籲,都不理會。習近平本人及外交部也公開指責美國「霸權、霸道、霸凌」;北京媒體甚至首度點名批評拜登。雙方冰凍關係直到6月布林肯訪問北京,見到了習近平,才稍稍和緩。
從中共二十大人事布局來看,習近平已做好對美國「能打也能談」的準備。「打」的這手是剛被越級提拔的軍委副主席何衛東,他也是2022年8月圍島軍演的總指揮,長期任職於東部戰區,最熟悉對台作戰。「談」的這手由熟悉台灣及全球事務的王毅擔綱。三朝元老的政協主席王滬寧則是「打」和「談」的總教練,也是「統一後」的總設計師。另一位越級提拔的新任總理李強則負責協調各部會,以應付美國非軍事制裁的後座力。習近平當然是總指揮,確保大方向的掌握及「打」「談」兩手的協調無礙。這個布局確定後就可以逸待勞,靜待美中關係、台灣大選、俄烏戰爭的變化而決定出不出手、出哪隻手,及如何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