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真該接受他人,只因為我們自己也不是完美的。
你只能從敬佩你、同意你、對你好的人身上學習到嗎?
從反對者、抗拒者、爭辯者身上,不是能學到更多?
——美國詩人 華德‧惠特曼(Walt Whitman)
曾經在我們卡內基訓練教室裡,出現了一位荷蘭人范德克,他是歐洲商會的祕書長,中文說得非常流利,曾經在好幾個國家工作過。
畢業那天,他當著幾十個人面前說,我以後也要多看幾部電影,因為好像從電影裡面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我真的很高興他有這樣的心得。
我從小就很愛看電影,很多精彩的片段我到現在還記得,含意頗深的旁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近十年來,由於從事人際溝通的訓練工作,所以每當新片中出現人與人之間的火花,我都會帶著希望它停格的心情去思索。
記得芭芭拉‧史翠珊自導自演的「潮浪王子」,片子一開始時男主角說,他真羨慕那些平靜正常的家庭,在那樣的家裡長大的小孩不知是什麼樣子的。雖然他的童年實在太可怕,但我不禁還是要懷疑,到底有多少人的長大過程是平平穩穩的呢?
「潮浪王子」結束的時候,男主角開車經過一座長橋回家,在耀眼的夕陽下他告訴自己要接受不完美的家人,而且家人所犯的過錯沒有什麼是不能原諒的。
我覺得好動人。有些人好像總想跟完美結婚,但我們真該接受他人,只因為我們自己也不是完美的。
「大河戀」的片尾是,做牧師的父親最後一次在教堂證道,前排坐著他的妻子與兒子等家人。他說他最近才發現,即使我們不了解一個人,我們還是可以愛他。
他指的是已去世的二兒子。他不了解為什麼兒子是那麼叛逆、放蕩,他充滿了無力感。但他還是好愛這個兒子。
我們也能如此該多好。而且最好早點開始練習接受他人原有的模樣(試過的人都知道有多難)。為什麼我們與人相處的時候,總要追根究柢,一定要辨明是非呢?
他人有些想法、做法可能我們一輩子都無法明白,包括自己的兄弟姊妹,甚至是另外一半,但我們還是可以愛他。天知道,能做到這點的人是多麼的有福氣。
我們能從電影學到的可真不少。
數位編輯整理:陳孟君,邱千瑜
Photo:zhouxuan12345678,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