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造物主把大自然造得多奇妙。樹木有那麼多種,有的直上雲天,有的龍蟠虎踞。人呢?更是每個人都不一樣……
現在我的周圍什麼都是綠的,竹林、樹木,和綿延的綠色山丘。這幾天,我身處溪頭的森林中,周圍有一些霧氣,有一點涼意。很安靜。
平常的日子,溪頭的遊客不多,而且好像來的人不盡是來觀光旅遊的。很多人似乎想離開一下水泥叢林,他們想走路、流汗。
我走的是一條登山小徑,兩旁都是一排排高大的樹,有些是一九二七年種的,但一九三七年種的紅檜也和它們的老大哥一樣高了。偶爾會看到松鼠、小鳥,牠們都不怕人。途中有好幾次我想停下來、想放棄,反正年紀都一大把了,膝蓋也受過傷,何況運動量也夠了。全身都是汗,算了吧!
但我還是走到了頂峰。在神木前,有幾位藏傳佛教的喇嘛與教徒過來打招呼、照相,很親切、很自然,我可能以後再也見不到他們了。但,有什麼關係呢?
人在這裡,好像與大自然有了共識,我聽得到自己的呼吸,潺潺流水的聲音提醒我,一切都還在繼續,沒有停止。
詩人佛斯特八十歲生日時,有人問他有什麼感想。佛斯特回答:「一切如常」(Life Goes On)。這是一句多麼有智慧的話。他是一位那麼受人仰慕的文豪,他為這世界留下那麼多雋永的詩篇,但他似乎覺得,大自然有他無他都會運轉下去。生命也一樣。
那些認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一定說不出這句話。朋友、同事、家人少不了他;公司沒有他一定不行;甚至整個國家都需要他(多少獨裁者不都是這樣想嗎?)好像這世界沒有他就會災難臨頭一樣。那些高高在上,經常發號施令的人;那些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人;那些缺乏尊重之心的人,怎麼會覺得世界沒有他一切都還是照常運行呢?應該是圍繞著他在運轉才對。
那些一天到晚想要把太太(先生)變成自己的翻版的人,應該到杉木叢中、到竹林間、到花圃中看看,造物主把大自然造得多奇妙。樹木有那麼多種,有的直上雲天,有的龍蟠虎踞;花更是爭奇鬥豔、五顏六色。
人呢?更是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尊重太太是一位與你不同的人;能珍惜、欣賞小孩獨特之處的人,就是在接近造物主。怪不得《聖經》上說,造物主按祂自己的肖像造了人。我們愈尊重與我們不同的人,就是愈尊重自己。
下山的時候,我走的是平坦大路。途中遇到四位說廣東話的小女生,我沒和她們打招呼,但我不禁推想,對這些生活在香港鋼筋水泥中的人,溪頭之行會帶來什麼衝擊?這會是她們一生難忘之旅嗎?我要默默地祝福她們,希望她們不要到我這個年紀才有這番聯想。但願她們未來的一生能滿懷包容的胸襟。
【書籍資訊】
摘自《黑幼龍和你談心》
數位編輯整理:廖佩汝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