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貝佐斯的成就,建立在兩項關鍵策略上:著眼長期的考量與以客為尊的思維。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1964年1月12日生於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Albuquerque, New Mexico)。他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一樣,很早就對事物如何運作感興趣。在幼兒時期,他就用一把螺絲起子,拆了自己的小床。之後,他拼裝出各式各樣的精密電子警報器,讓手足不能走進他的房間。他在休士頓度過的童年,由一連串的科學作品、科學展覽與《星際爭霸戰》(Star Trek)影集所組成。他高中時住在邁阿密,也在這裡開始愛上電腦。他的繼兄弟馬克‧貝佐斯(Mark Bezos)曾經這樣對記者說:「他絕對被歸類為『電腦宅男』。」
貝佐斯利用父母的資金,在後來聞名天下的西雅圖家中車庫創業。他的事業規模很快就擴大,搬進附近一棟兩房的房子內。1995年7月16日,就在這裡,亞馬遜網路商店(Amazon.com)開始營業。貝佐斯和他的小團隊,規劃了一次小型發表會,邀請幾百位親友參觀公司,對於潛在的業務機會興奮不已。他們裝了一個電子鈴,每次交易完成就會響起鈴聲。貝佐斯說:「那時,我們會檢視每一張進來的訂單,每次下單的都是家裡人。但是,等到我們接到第一張陌生人下的訂單時,我記得,公司當時大約有十個人,電子鈴響後我們大家圍在一起,看著那張訂單的反應是:『那是你媽媽嗎?』『不是,不是我媽!』我們的業務就這樣開始了。」而且,一路大展鴻圖。
他們的電子鈴很快地就響個不停,迫使他們必須切掉。一個月內,亞馬遜在全球45國及全美50州都有了顧客。兩個月內,單週營業額來到2萬美元。接著,到了1997年5月,他們公開上市,市值為5億美元。又過了六個月,市值攀升為12億美元;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市值增加到230億美元。當時35歲的貝佐斯,在短短五年內,就已經從「我有一個很棒的點子」,發展到「我經營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
貝佐斯的成就,建立在兩項關鍵策略上:著眼長期的考量與以客為尊的思維。他1997年寫給股東的公開信,現在早已為人熟知,信件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我們相信,衡量成功的基本指標,將會是我們長期創造出來的股東價值……由於我們強調長期,所以在做決策與權衡取捨時,可能會與某些公司不同。」
這封信通常被當成貝佐斯對於這個主題的發展藍圖,但我個人認為,他2012年在「亞馬遜網路服務現場直播」(Amazon Web Services Live)網路影片中給群眾的答案,更有說服力:
「在未來十年內,什麼東西會改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幾乎從來沒人問過我:「未來十年,有什麼東西不會變?」但這個問題其實更重要,因為你可以根據長期穩定的事物來打造商業策略……以我們的零售事業來說,我們知道顧客想要低價,也知道未來十年會持續如此。他們想要快速到貨,想要選擇繁多。我們不可能想像在十年後,會有顧客跑來告訴我:「傑夫,我好愛亞馬遜,我希望你們可以把價格訂高一點」,或是「我超愛亞馬遜的,我希望你們的送貨速度可以慢一點。」不可能。所以,我們在這些方面持續努力,繞著這些面向打轉。我們知道,今天付出的心力,十年後將會為顧客帶來益處。當你知道什麼事情必然為真,而且長期下來都不會改變,就值得你投注大量的心力。
摘自《膽大無畏》
數位編輯整理:邱慧菁,陳子揚
Photo:Steve Jurvetso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