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朋友的價值是要由內在的情感來衡量,而不是外在的禮物是否貴重。

人在家庭出生成長後,總要進入社會,結交朋友。思考交友問題,會讓人想到「緣分」這個名詞。緣分有三種:
第一,緣有長有短。有人的緣分是一輩子,有人的緣分很短,只在中學時代一起當同學,或在社會上共事,後來就沒再見過面了。第二,緣有深有淺。有些人或許緣分很短,但是很深;有些人緣分很長,卻很淺,一輩子都是淡淡的。第三,緣有好有壞。好的叫善緣,壞的叫惡緣。
所以緣有長短、有深淺、有好壞。一般人都希望與朋友的緣分能夠長遠、深刻,同時又是好朋友,這種理想能不能達到呢?孔子對朋友有什麼樣的見解呢?我們先談談孔子如何與朋友相交。孔子認為朋友之間的情感與道義很重要,朋友的財務狀況他則不太在意。
《論語‧鄉黨》記載「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朋友送的禮,即使是車與馬,只要不是祭肉,孔子也不作揖拜謝。若是朋友拿祭拜祖先的肉來送他,他的態度則非常虔誠慎重,因為他認為朋友把他當作家族的朋友,這是一種深刻的情意。可見精神價值超過物質價值,如果你以車馬的貴重當作考量,窮人怎麼辦?孔子這個簡單的態度,讓我們知道人生的價值是要由內在的情感來衡量,而不是外在的禮物是否貴重。
〈鄉黨篇〉還記載「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遇到朋友過世而沒有人料理後事,孔子就說:「我來負責喪葬。」一般來說,這應該是家道中落或子孫不肖才會發生,孔子能雪中送炭,真是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從孔子對朋友的這兩點做法可知,他是很特別的,他有很多朋友,但還是很謙虛。在《中庸‧第十三章》中,他提到:「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他說:「要求朋友應該先付出心血,但我沒做到。」孔子覺得自己沒做到先對朋友好,都是朋友先對他好。交朋友有很多方式,雅典人很重視面子,絕對不占朋友便宜,彼此送禮,接受的人一定會回更大的禮,他們在心態上非常高雅,對朋友的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摘自《傅佩榮‧經典講座──孔子》
Photo:Annie Spratt,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