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品味人生靠自己,追求活得更有智慧的幸福人生
同樣的一生,有人活得多采多姿,有人活得黯然神傷;同樣的一天,有人過得充實美好,有人過得了無生趣。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但是追求幸福之心並無差異。幸福的定義可能言人人殊,但是它與人的自我實現必有密切關係。
現代人的生活充滿逆境,應付每天的困難都措手不及。如何認識及提升自己的抗壓力,使自己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努力攀上人生的頂峰?
活著,就須不斷自我超越。經營充實的生活,當務之急是激發潛能、培養創意、堅定信心,才有能力在充滿變化的世局中,讓身體像行雲一般自在,心靈像流水一樣自由,活得灑脫而愉快。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後轉向研究儒家、道家與易經……等哲學。
他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12個主題,開啟創意人生,進而品味人生:
1. 創意人生靠自己
在這個焦慮與憂鬱的世代,可以重新閱讀《論語》,
把握創新的契機,由「知、情、意」三方面開發自己的潛能。
2. 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
實踐哲學智慧,自我提升;培養嗜好,增加生活趣味,
就能超脫執著局限、優游適意活在當下。
3. 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
哪裡有困難,就從哪裡站起來,主動對生命負起責任。
選擇目標去奮鬥,建立自信正面的人生觀,活出生命的光彩。
4. 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
處於變動拼湊的新社會形態,應讓理性和智慧引領人生,
以「約、恕、儉、敬」自我約束,借用哲學家的智慧反思自身。
5. 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遇上情感上的衝擊,應尋求宗教寄託,並理性給予支持力量,
更要確立人生的價值觀,掌握生命藍圖。
6. 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
人生在世,要設法掌握生存、生活、生命三個世界,
選出自己珍惜的價值,期許自己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
7. 豐富的趣味人生
從孔子的休閒精神、荷蘭人的週休時光,了解休閒生活的智慧,
從中肯定生命存在之喜樂,體驗生命的完整,思考回歸生命原點。
8. 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生命有限,值得珍視。掌握生命的意義,謙卑地做出情感抉擇。
持續尋找心靈能量,從「身心」往「靈」的方向發展。
9. 拓展人際視野
了解自我防衛系統如何運作,才能探討如何拓展人際視野。
慎選來往的人,與他們一起成長,努力朝新的目標、新的境界發展。
10. 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逆境是客觀存在的,需拓展心與靈的彈性,若處之有道,何懼逆境。
我們應仿效孔子德行,提高逆境智商,用智慧面對逆境,維持生命的動力。
11. 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了解青少年成長的重要三階段、成長階段面臨的考驗,
以及如何著手進行生涯規畫,並鼓勵其自由選擇、有負任責的勇氣。
12. 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後現代社會的人一方面得到解脫的機會,但也帶來全新的責任。
應設定目標,活在當下;提升審美品味,但求任心自在。
自 序 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傅佩榮
第一講:創意人生靠自己
第二講:身心安頓的三條路:哲學、藝術、宗教
第三講:起落的生命──談自我肯定的人生
第四講: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智慧
第五講: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第六講:尋找與安排生命的重心
第七講:豐富的趣味人生
第八講:生命的虛無與熱情
第九講:拓展人際視野
第十講: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第十一講:青少年成長的心路歷程
第十二講:行雲流水的生活情調
享受人生,進而品味人生
傅佩榮/本書作者
品味人生,需要一個出發點與明確方向,中間則是不斷成長的心靈世界。
先說出發點。年輕時接觸西方哲學,無知者無畏,對於不管多麼偉大的人物與著作,只問能不能有幾句話給我啟發,而不擔心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第一次聽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我立刻聯想起一句應該接下去的話:「要改變命運,先改造性格。」這兩句話就成為我年輕時的座右銘。於是,我這一生有了任務:要改造自己。這個任務是持續一生的,我採用的方法是學習、思考與實踐。
有了出發點,還需要一個明確方向。讀到卡繆在《誤會》中說的,「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我當下心領神會,要把幸福與責任緊密相聯。沒有人不追求幸福,但是若離開責任,幸福顯得蒼白而空洞。責任的對象呢?由近及遠,關鍵在於:有哪些選項,以及如何選擇。事實上,人往往是「被選擇的」。我在許多被選擇去完成的工作中,選擇一項我在當時覺得自己「能夠做、應該做、願意做」的。「責任」兩個字帶來很大的壓力,但也讓人生沒有懶散的藉口與無聊的機會。
接著,談到心靈世界的成長。在這方面我比較幸運,四十年的教學生涯,所做的是「閱讀、研究、寫作、演講」這幾件同質性很高的活動。我所請益的主要是哲學家,但哲學家,不論西方的或中國的,總是智慧過人又各申己見,讓後學者覺得無所適從。我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經過了「三受」的考驗,從忍受到接受,再從接受到享受。而享受的另一意義即是品味。
我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在進入中年的階段,轉向研究中國哲學,主要是儒家、道家與易經。這個階段最深刻的快樂是可以兼顧品味與創意。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與更大的信心去「溫故知新」與「返本開新」。我在這個領域的心得已有不少專書發表,可以驗證我的心靈世界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的。
我樂於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並且曾經對社會大眾的公開演講中暢談人生問題之種種。這些演講中,有兩個系列特別受到注意,就是「創意人生」與「品味人生」,合起來共十二講。現在,單單就各講題目看來,就使我想起當時如何選擇主題、蒐集資料、安排內容、具體陳述的過程。
我有主動學習的意願,但往往也因為學生及朋友的要求而被動去準備某些課題。後者為我帶來的收穫與樂趣更大,因為哲學不能脫離人生,沒有這些同道的鼓勵與反饋,我怎能不變成一個書呆子?
在整理這些講稿時,我發現其中有不少重複的故事、案例與比喻。這是由於我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以及所念的書不夠落實。我已經盡力修訂或調整這些地方了。每次出版新書,內心都深覺幸運,洋溢著感恩之情。我樂於與同代的朋友分享自己品味人生的出發點、明確方向與心路歷程,我珍惜這樣的機緣。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2018/09/28
BCC028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5499
448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