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讓我們活下去的理由一直都存在,但是當災難發生,就需要重新思考過去所認定的理由是否還能成立?在世紀轉變的關鍵時刻,發生許多災難,挑戰我們的生命信念,卻也給了我們機會,重新思考活下去的理由。
圖片來源:unsplash
讓我們活下去的理由一直都存在,但是當災難發生,就需要重新思考過去所認定的理由是否還能成立?是否需要稍稍調整,甚至有所改變?我們的存在所依靠的是:世界的安全處境,生活的固定軌道,穩定而高尚的目標,與社會的自由風氣。在這樣的氛圍中,人也可能被外在的影響所同化。在世紀轉變的關鍵時刻,發生許多災難,挑戰我們的生命信念,卻也給了我們機會,重新思考活下去的理由。
面臨災難的反應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情感上的反應,其次是信仰上的需求,最後是理性上的思考。
我們這一生與許多人建立情感,災難的發生會逼迫我們去思考,誰對我是最重要的??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每個人對父母、妻子、子女的情感是不同的,無法用對方的身分或是名分加以界定,而且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會帶來終身遺憾。
人生不能沒有遺憾,很多遺憾是無意中造成的,如果是有意識的選擇,那種傷痛恐怕很難化解。災難發生的時候,首先造成的衝擊就是:誰對我的生命是最重要且最有意義的?如果沒有對方,我的生命會被漂白,或者變成空洞的幻影。
災難發生之後,不免會有一切都不可靠之感,於是產生明顯的宗教情操。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發生災難之後,宗教信仰會受到普遍的肯定?當人對世間的一切都缺乏信心,很自然會出現一種絕對依賴的感受,這種感受與生死是同樣的位階。
如果不為這種感受找到依託的對象,那麼人活著只是隨時準備接受下一次災難,而沒有能力建構生命的意義。人在面對災難發生之後的第二個階段,會從情感的世界跨越到宗教的世界,然而宗教的世界只是個過渡階段,因為身心早晚總是會安定下來。
給自己活下去的理由,第三個階段當然是理性的理由,否則只談論情感與宗教信仰,會衍生出許多枝微末節。讓我們活下去的理由,更積極的方向是要有創造性。如果過去與現在、現在與未來的生活都是相同的,或只是再走一遍別人走過的路,而結果差不多,甚至可能更糟,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人生就是不斷抉擇的過程,不經過考驗無法顯現出生命的意義。我們要練習活在當下,並且讓自己擁有豐富的樂趣;別人可以帶來某些快樂,但是要享受或品味,只有靠自己。
【書籍資訊】
《品味人生12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