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們可以利用自我意識檢討本身的觀念,以言語為例,它頗能真切反映一個人對環境的態度。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可以利用自我意識檢討本身的觀念,以言語為例,它頗能真切反映一個人對環境的態度。
習於受制於人者,言語中就會流露出推卸責任的個性。例如:
「我就是這樣。」彷彿是說:這輩子注定改不了。
「他使我怒不可遏!」意謂著:責任不在我,是外力控制了我的情緒。
「辦不到,我根本沒時間。」又是外力控制了我。
「要是某人的脾氣好一點,」意思是:別人的行為會影響我的效率。
「我不得不如此。」意謂著:迫於環境或他人。
被動消極 | 主動積極 |
.我已無能為力 | .試試看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 .我可以選擇不同的作風 |
.他使我怒不可遏 |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
.他們不會接受的 |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達方式 |
.我被迫…… | .我能選擇恰當的回應 |
.我不能 | .我選擇 |
.我必須 | .我情願 |
.如果…… | .我打算…… |
有一次有位學生向我請假,因為他想隨網球隊到外地比賽。
我問他:「你是自願,還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沒辦法不去。」
「不去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他們會把我從校隊中剔除。」
「你希望有這種結果嗎?」
「不希望。」
「換句話說,你為了想待在校隊所以要請假,可是缺了我的課後,後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細想一想,缺課的自然後果是什麼?」
「你不會當掉我吧?」
「那是社會後果,是人為的。反之,不能加入網球隊,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後果。
缺課會有什麼自然後果?」
「我想大概是失去學習的機會。」
「對,所以你必須兩相權衡,做個決定。我知道,換了我,我也會選網球隊,但請絕對不要說你是被迫這麼做的。」
最後這個學生當然還是參加比賽,但卻是出於自己的選擇。
【書籍資訊】
《與成功有約》
出版日期: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