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AI革命到來之後,在未來20到50年間,我們會不斷地看到各種各樣的變化、收獲各種各樣的驚喜,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簡史:互聯網風雲背後的AI成長
大家對於互聯網的歷史多少已有耳聞,互聯網於1960年代誕生於美國軍方的實驗室,一開始用來在幾所高中和科研機構之間傳遞和共享情報。到了1980年代末期,一群科學家提出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概念,並創造了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網路協議),賦予計算機聯網通信的統一標準,使互聯網得以向全世界擴展。至此,一條寬闊、深遠的資訊高速公路展現在世人面前。
大約在二十年前,23歲的年輕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發明了網景(Netscape)瀏覽器,就此點燃大眾互聯網的熊熊火焰,打開互聯網商用的大門。那時,微軟開始焦慮自身的軟體業務會不會被互聯網顛覆,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的年輕人則毅然與僵化的公司切割,決定發明一種可以在各種操作系統上通用的語言,以此打破微軟的壟斷,闖開互聯網創新之門,於是就有了程式設計語言Java的誕生,Java語言大大加速了互聯網產品的開發創造。
回想網景、昇陽、微軟這三家公司在互聯網領域類似三國爭雄般的時代,至今依然激動不已。當時,人們都在猜測誰是最後的贏家。微軟看起來好像是戰勝不了的,它總是能夠消化新技術。網景的發展則是起起伏伏,最後被網路服務公司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 AOL)收購,而美國線上也在2014年被美國電信巨頭威訊(Verizon)收購。後來,威訊還收購了叱吒風雲多年的雅虎(Yahoo)。昇陽一度如日中天,2001年在全球擁有5萬名雇員,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然而,當互聯網泡沫破碎時,昇陽在一年內由峰頂跌入谷底,2009年被美國軟體開發商甲骨文(Oracle)收購。
俱往矣,互聯網的發展大大超出了當時大多數人的預料,新科技公司快速崛起,蘋果、谷歌終於憑藉手機操作系統,完成了對微軟的逆襲。而我在《矽谷商戰》開篇就描摹的創新者、創造網景瀏覽器的安德森,如今已經沒有多少90後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安德森並沒有離開,他成了矽谷創投界教父,而互聯網技術也依然繼續高歌猛進。昔日人們關注互聯網大咖明爭暗鬥,今日人們感慨行動互聯裝置全面超越個人電腦(PC),卻一直在無意中冷落了一個默默崛起的「幽靈」。這個「幽靈」就是AI,互聯網只是它的身體之一。
Internet大會師
以深藍為代表的計算機人工智慧,似乎與互聯網無關。然而,雲端運算和大數據的發展,使得AI和互聯網終於合二為一、元神合體,得出不同於深藍時代的智慧模式。多晶片分散式計算加上人類積累的大數據,再透過超越決策樹的新算法來貫通,體現了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的結合。
2016年至2017年,谷歌旗下DeepMind所開發的AI圍棋程式「AlphaGo」,橫掃人類圍棋高手圈。AlphaGo下棋的「思路」不同於人類,也不同於深藍;簡而言之,是千萬盤人類圍棋對弈的數據滋養了它。如果要提出更專業的解讀,則可以說是蒙地卡羅樹搜尋(Monte Carlo Tree Search, MCTS)演算法,以及根據深度學習的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促成了AlphaGo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恰恰是其前輩深藍所不具備的深度學習。
根據各方的研究來看,AlphaGo不是自己想出棋步,而是學習了人類高手的千萬盤棋局,這就是大數據。它記錄了每盤棋局中的每個局面,把上百萬個局面當作輸入進行訓練,透過一個多層神經網路來預測人類高手會走出的下一著。經過巧妙的神經網路設計與訓練,這個多層神經網路建置模擬人類高手的「棋感」,也就是對於當前局面,已知以往下棋歷史中的勝率。
【書籍資訊】
摘自《智能革命》
數位編輯整理:朱玉瑩
Photo via Visualh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