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父親過世的這兩年,讓郭強生進入了與死亡相處的靜默時期。他在《死亡可以是溫柔的》一書中細膩寫下失親後的夢境、記憶與生命感悟,從「死亡是一種暴力」的反思,到開始為自己規劃善終的那一刻,重新定義何謂死亡的溫柔。這不只是對父親的告別,更是一段生命練習的開始。
羅志仲在《和解練習》提到他透過一致性表達來改善父子關係,分享了在父親住院期間,如何學習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透過這樣的改變,讓父子之間的心靈重新連結...
在《和解練習》中,羅志忠反思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從18年的冷戰到深入探討內心的堅持與不甘。他學會放下對父親的怨恨,並在尊重和自由的基礎上與父親達成和解。這不僅是一段親情的修復過程,也提醒我們,成長不僅是身體的改變,更是內心的成熟與和解。
作者桑狄普.裘哈爾與他父親在面對老年失智症時的複雜情感和挑戰。父親雖然表面上保持樂觀,但其實隱約地察覺到自己認知能力的衰退,而作者身為醫生,卻發現面對這樣的家庭問題時,也無法提供太多幫助。...
賴以威新書《爸爸,再見》分享,高三那年,每天都是爸爸接送我上下學,這種依賴的習慣,即使到了大學也不曾改變。成年後我們父子間的「Men's Talk」大多在車上進行。直到現在,我一閉上眼睛,彷彿還能看見爸爸右臉上被歲月註記的皺紋,以及他把手擺在方向盤上、邊注意交通狀況邊跟我聊天的模樣。
這不是一場告別式。我要在現場展出父親的畫作,這是父親的另一場畫展。在歷經了近一個月的孤立慌亂後,我雖然身心瀕臨崩潰邊緣,但這個聲音卻一直清晰。我相信這一定也是老爸希望的方式,用他的作品跟來送他一程的人做最後的話別。
《爸爸,再見》推薦序中作者的指導教授台大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院長闕志達提到,15年的時間,讓以威從一個青澀的博士生,長成一位教授和兩個孩子的父親, 並追隨父親的腳步,走上數學科普之路。以威父子之間的深情令人極為動容,即使在父親離去多年之後,留下的言教和身教,仍能在以威面臨困難時給予指引提點,一生受用。
在《爸爸,再見》的序言中,作者賴以威提到,他的父親離開已經整整15年了。儘管時間不會停止,它卻推動著我們繼續向前。書中描繪父子之間共度了27年,留下了無數的回憶、文字和聲音,在我心中永恆。每當我完成一項任務時,我都能分享我的喜悅給您;每當遇到重大事件,我也會想知道您會如何回應。
爸爸從很年輕就接觸攝影。在我還未出生的時候,媽媽說台東永樂街的家裡已經有暗房,爸爸會自己沖洗照片。
立即報名!郭強生《死亡可以是溫柔的》台北新書分享會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