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現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 國際代謝手術卓越聯盟(I.E.F)主席
成就: 世界首例經臍無疤痕胃繞道手術 世界首例胃束帶摺疊手術 世界首例縮胃繞腸手術 亞太區首位獲得國際減重及代謝手術卓越中心(I.C.E)認證醫師 美國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2010 年會十大頂尖論文 獲頒恩德思醫學技術獎之國際傑出內視鏡醫師獎
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
對不少人來說,這種經驗可能不陌生:去「吃到飽」的自助餐廳大快朵頤,明明吃到肚子都撐得受不了,最後看到甜點區各種色彩繽紛的蛋糕、餅乾、冰淇淋,明知吃了會有罪惡感,還是控制不了想吃的念頭,又拿了滿滿一盤,當然也就吃進了過多的熱量。這,其實是大腦惹的禍。
我的父親生前有肥胖問題,叔伯們也有糖尿病,其實,身為減重醫師的我,本身也是易胖體質。
胖或不胖,當然不能只是一種「感覺」,必須要有客觀的標準。當身體脂肪過度堆積超過正常比例的狀況,就是肥胖。
當人體的肝醣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你仍繼續節食,身體只好開始燃燒脂肪來獲取能量。照理來說,應該可以一直瘦下去,但是結果並非如此。
肥胖或是體重過重的人,遠比其他人有更多機會出現心理困擾、情緒異常的症狀,這些症狀涵蓋了憂鬱症、焦慮症,或是暴食問題。
廣告上說,「胃腸好,人不老」,並非誇大之詞。現在醫學界都知道,健康的第一步,就是從顧好腸道開始做起。
減重手術應該依照病人的身心狀況與生活飲食習慣等眾多因素考量,來選擇適合的手術,而選擇優良的醫師與團隊則是成功的關鍵。
在形形色色的減重實境真人秀中,大概都少不了以下的畫面:減重當事人氣喘吁吁、滿身大汗的從事各種劇烈的體能訓練,即使身體已經被逼到了極限,還是咬牙硬撐下去。
去「吃到飽」的自助餐廳大快朵頤,明明吃到肚子都撐得受不了,還是控制不了想吃的念頭。這,其實是大腦惹的禍..
當身體吃進去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累積轉成脂肪存在體內,就會造成體重增加。照這個算式來看,如果我們能減少吃進去的熱量,或是增加消耗的熱量,就能降低發胖的機率。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