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當人體的肝醣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你仍繼續節食,身體只好開始燃燒脂肪來獲取能量。照理來說,應該可以一直瘦下去,但是結果並非如此。
節食減肥最初有效,最後卻是徒勞無功
首先,節食之初,因為能量的輸入變少了,身體就會開始使用肝醣做為能量來源;肝醣在分解時會挾帶大量的水分,當人體的肝醣庫存量降低時,水分也會流失,因而造成體重下降,讓人產生「瘦身」的錯覺。
當人體的肝醣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你仍繼續節食,身體只好開始燃燒脂肪來獲取能量。照理來說,應該可以一直瘦下去,但是結果並非如此。
從「超級減肥王」選手復胖的研究發現,「代謝適應力」是重要的關鍵。當人體在短時間內減少了能量的來源時,體內就會出現保護機制,降低基礎代謝率來減少能量的消耗。當基礎代謝變緩,熱量就愈來愈不易消耗,減重就會出現停滯,甚至又開始復胖了。
節食讓人更容易飢餓
節食,除了會影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也會改變腸道荷爾蒙的分泌。
腸道荷爾蒙是影響食慾的關鍵。當飢餓素這種食慾促進劑開始作用時,大腦就會收到「飢餓」的訊息,而想要進食;至於當多肽YY(PYY)這類食慾抑制劑作用時,大腦會收到「飽足」的訊息,就不會再繼續進食。
你或許有類似的經驗:節食一段時間後,反而更想大吃大喝;原因就是節食造成的荷爾蒙改變,讓我們更容易飢餓,更不易飽足。
另一項類似的研究還發現,人體在輸入的熱量小於輸出熱量達350卡時,就會產生補償作用,食慾會變為更為強烈;而食慾的增強,跟飢餓素的分泌沒有正相關,但是跟PYY的分泌呈負相關。也就是說,PYY分泌愈少,食慾愈強。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可以這麼說:短期來看,節食或許能減肥;但是長期而言,節食反而讓人更容易發胖。
【書籍資訊】
節錄自《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
數位編輯整理:朱玉瑩
Photo:stocksnap.io,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