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當人體的肝醣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你仍繼續節食,身體只好開始燃燒脂肪來獲取能量。照理來說,應該可以一直瘦下去,但是結果並非如此。

節食減肥最初有效,最後卻是徒勞無功
首先,節食之初,因為能量的輸入變少了,身體就會開始使用肝醣做為能量來源;肝醣在分解時會挾帶大量的水分,當人體的肝醣庫存量降低時,水分也會流失,因而造成體重下降,讓人產生「瘦身」的錯覺。
當人體的肝醣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你仍繼續節食,身體只好開始燃燒脂肪來獲取能量。照理來說,應該可以一直瘦下去,但是結果並非如此。
從「超級減肥王」選手復胖的研究發現,「代謝適應力」是重要的關鍵。當人體在短時間內減少了能量的來源時,體內就會出現保護機制,降低基礎代謝率來減少能量的消耗。當基礎代謝變緩,熱量就愈來愈不易消耗,減重就會出現停滯,甚至又開始復胖了。
節食讓人更容易飢餓
節食,除了會影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也會改變腸道荷爾蒙的分泌。
腸道荷爾蒙是影響食慾的關鍵。當飢餓素這種食慾促進劑開始作用時,大腦就會收到「飢餓」的訊息,而想要進食;至於當多肽YY(PYY)這類食慾抑制劑作用時,大腦會收到「飽足」的訊息,就不會再繼續進食。
你或許有類似的經驗:節食一段時間後,反而更想大吃大喝;原因就是節食造成的荷爾蒙改變,讓我們更容易飢餓,更不易飽足。
另一項類似的研究還發現,人體在輸入的熱量小於輸出熱量達350卡時,就會產生補償作用,食慾會變為更為強烈;而食慾的增強,跟飢餓素的分泌沒有正相關,但是跟PYY的分泌呈負相關。也就是說,PYY分泌愈少,食慾愈強。
綜合以上兩點,我們可以這麼說:短期來看,節食或許能減肥;但是長期而言,節食反而讓人更容易發胖。
【書籍資訊】
節錄自《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
![]()
數位編輯整理:朱玉瑩
Photo:stocksnap.io,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