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人生,要活對故事
優惠價
$330

人生,要活對故事

The Power of Story
書籍介紹

紀念簿打開了,
這本專屬於你的紀念簿,
你為自己寫下了怎樣的故事呢?
翻開舊頁,倒出老故事,
不合時宜、綑綁著你、卡住你,
讓你施展不開的老故事。

翻開嶄新的一頁,
你想要寫下怎樣的新故事呢?
這個新故事,要真的能讓你獲得新生,
要真的能讓你兼顧工作與家庭、現實與夢想,
要能帶給你源源不絕的能量,
讓你每日種種,都如今日生。
改變故事,改變命運。

(1)

這是一本很獨特、也很有效的書,它的獨特在於,這是第一本由故事角度切入職場心理、生涯規劃、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書。有效在於,它提供很多例子,也設計了一個清楚的流程,能幫助人們重整人生及工作的腳步,在這輩子不只活一次,更融入最新的能量管理觀念,真的能提高人生及企業績效。
作者用這樣的觀念跟方法,幫助過許多世界級運動員、《財富》五百大公司、還有警調單位、特種部隊的人士,重整人生、獲得新生。寶鹼、百事可樂、KPMG會計師事務所、雅詩蘭黛、葛蘭素藥廠、諾斯壯百貨(Nordstrom)等,都深受其惠。

這本書會幫助你看出自己現在正活在怎樣早就已經不適合你的老故事裡,幫助你蛻下這一層、甚至許多層老故事,讓你的潛能發揮出來,活在對的故事裡,讓你真的能大展所長,還左右逢源。

(2)

作者洛爾在書中自省:

長久以來,我自認是個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的父親,但我卻與他們漸行漸遠。這真的是我想跟別人分享的故事?我可以接受這樣的故事嗎?我能把這個故事暫時擱在一邊,等過了幾年後,真的事業有成了,再來處理嗎?

這種虛耗生命的行為,一直困擾著我,而且愈來愈嚴重。我認為人生最大的挫敗,就是令兒子感到失望。但我的所作所為,卻像是要促使這個噩夢提早成真。

洛爾是能量管理先驅,他在諮商過成千上萬人之後發現:要有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根本在於活對故事。

因為「故事」會導引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能量,我們可以將成為巴菲特第二、比爾蓋茲第二,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活在這樣的故事裡。可是當我們到達這樣的地位時,我們還是不會快樂。我們可以說,我的家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我們給他們的時間卻最少。

我們對自己所說的故事,決定了個人和事業的命運,我們一生隨時隨地都在說故事,但最重要的故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故事。

你到底活在怎樣的故事裡,你知道嗎?現在這個故事,能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讓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讓你在離開人世那一刻了無遺憾,甚至非常自豪嗎?

人生,要活對故事啊--這個你內心深處最深切的渴望,請讓它成真!

序文
找到人生的阿基米德點 張明正
改變自己的人生故事 周志建

前言 人生即故事,故事即人生
人類天生就有說故事的能力,在你創造出故事之前,單純的事實是沒有意義的。每個人都能從故事的角度認識自己,請為自己創作出最動人的故事!

第一部 老故事

第一章 你活在對的故事裡嗎?
讓我們一起來想想看,今天你是如何走到現在這個樣子。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也就是說,現在這個人生故事,你喜歡嗎?你想改寫嗎?如果你的心裡有一絲微弱的聲音請你改變這個故事,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你的老故事。

第二章 你的人生目標
你的人生終點隨時會出現,在那一刻,你想要人們怎樣懷念你?想像你的墓誌銘上寫了什麼,你能接受、你願意接受嗎?活對故事的第一項準則,就是有個確實可行的人生目標。因為就像尼采說的:「知道為何活下去的人,能忍受任何情況。」

第三章 你的故事可靠嗎?
我們總以為每個人認知到的世界,都跟自己的認知一樣。也因此,我們的故事裡雖然充滿了錯誤的假設,我們卻很難看到這些假設的存在。我們要鼓起勇氣,冷靜仔細的觀察,才不會活在一個虛假的故事裡。

第四章 確定這是你自己的故事
你知道你的故事素材都是從哪裡來的嗎?是爸爸媽媽給的?是牧師給的?是朋友給的?還是社會給你的?是誰建構了你所知道的現實?你想過這樣的問題嗎?你的價值觀和信仰,是來自於何處?好多問題,若是沒想過,怎麼知道你是活在自己的故事裡?

第五章 傾聽內在的聲音
每個人都有公開的聲音和私密的聲音,公開的聲音是我們告訴別人的故事,私密的聲音是我們告訴自己的故事。這兩者愈是一致,你的故事力量就愈強大。甚至於,當你愈懂得傾聽內在的聲音,你與偉大智慧的連結就會愈深。在這一章,有十種訓練內在聲音的技巧,幫助我們成為真誠感人的說故事高手。

第六章 活對故事的三項準則
這輩子,你可以不只活一次,你可以活兩次、活三次,活得從來沒這樣快樂過。只要你學會了辨識老故事、創作新故事,你可以是任何一種故事裡的主角。人生的轉捩點無處不在,但是,你掌握到了嗎?改變故事,改變命運,讓你自己成為人生命運的創造者。

第二部 新故事

第七章 能量才是關鍵
光只是投入時間,虛應故事,時間就沒有任何意義跟價值。生活之所以會變得豐富,是因為我們能全心投入,將最充沛旺盛的能量投入正在做的任何事情上。人類最寶貴的資源就是能量,增強能量,是活對故事不可或缺的關鍵。

第八章 活出最佳故事的前提
沒有體力,怎麼實踐故事?我們必須產出大量高品質的能量,供我們活出精彩的故事才行。本書作者曾是運動選手,也曾擔任過世界級選手的教練,更是能量管理的先驅,他會告訴我們如何調整關於吃東西、運動和活動、休息和睡眠的老故事。

第九章 幫自己洗腦
人腦真正在意識層次運作的部分只有5%,也就是說有95%的部分是無法操之在己、隨心所欲的。潛意識的需求、衝突和創傷等,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故事。在這一章,我們會學會深入潛意識,發現更多老故事。甚至,很棒的是,我們會學到讓新故事進入潛意識,讓改變故事更加省力。

第十章 把故事化為行動
不論你把能量投入任何東西,都會產生「訓練效果」,就像舉啞鈴能鍛鍊出二頭肌。同樣的,故事也有訓練效果,一再對自己重複同一個故事,很快的,你就會看到成效。在這章,我們會學到如何為新故事創造出訓練任務,並讓它成為日常生活的儀式。不斷重複這些儀式,變成習慣之後,你將體驗到的活力、覺醒和熱忱,可能會讓你瞠目結舌。

第十一章 決心完成任務
終於,來到最後一關了,請認清你讀這本書的目的。你每耽擱一天,都會延長並加深老故事對你的控制。你的故事就是你的命運,改變故事,改變命運,加油,全力以赴吧!

第十二章 轉型過程的八個步驟
貼心的整理,本書的濃縮精華。從步驟一到步驟八,老故事變新故事。

最後一章  雷蒙獲得新生的故事
你要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照顧別人。這本書裡有很多改變故事、改變命運的例子。雷蒙只是一個跟你一樣的平凡人,他的改變已經開花結果。現在,就等著你寫下新故事,為自己活出精采絕倫的篇章。

【序言】找到人生的阿基米德點

趨勢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 張明正


有天早上,我看到窗外的小葉欖仁原本光禿禿的整棵樹,不稍幾天,綠芽就全冒了出來,那真的是「油然而生」,如此自然而然,真可說是達成績效的最高境界,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令人讚嘆。為什麼在追求高績效的企業中,非得如此用力,而換來一場全球經濟海嘯?

這幾年來,我在趨勢科技推動一項計畫,稱為「趨勢科技全球學習型組織」(Trend Learning Circle,簡稱TLC)。在TLC計畫裡,我們會問員工:「當個快樂趨勢人的關鍵是什麼?」(What can make you a Happy Trender?)

用心與腦一起工作

員工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各式各樣:成就感、團隊工作、學習機會、正向思考、沒有恐懼、不怕失敗、獲得認可……有時候,我不禁會開玩笑問道:怎麼沒人提到薪水呢?

薪水當然是重要的,但是透過這樣的問題與討論過程,可以看到當人們思考怎樣才是快樂的生活時,他們對金錢的關注並不如自己平常所想像的那樣強烈,金錢在人們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沒有一般人以為的那麼重要。

人們在乎的比較是心理上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價值感,在工作這個領域裡更深層去觀察時,甚至會發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自己與公司之間的關係」這兩個主題,是人們能否快樂工作的重要關鍵。

員工能快樂的工作,也能造福公司。這種快樂,不是一般所認為的是某種情緒狀態、或某種感受,而是更深刻的員工自我價值與公司價值之間的吻合,員工能在工作中獲得最高的滿足——不管是產生成就感;獲得上司的欣賞、同事的認同;或是團隊之間的順暢合作;在工作中得到無止盡的成長及學習機會等;也能讓公司的績效順利圓滿的達成。歸根究柢,這都需要員工想活出的故事跟公司所說的故事是一致的,彼此價值觀相同、有共同追求的目標,才能不僅雙贏,更能將彼此推升到更高的境界。

現在整個經營環境變化愈來愈快,不確定性愈來愈高,以往偏向控制或操縱這類由上而下的管理技巧,或甚至只靠硬技術(hard skill),想要達成績效,不但會愈來愈力不從心,對台灣要談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創新是個殺手。

企業要達成像小葉欖仁數天內就迸發綠芽這樣的境界,需要懂得運用軟技巧(soft skill),也就是包括溝通等情感層面的應對方式,用心與腦一起工作,才能更有彈性、更迅速應變,提高創新能力,甚至讓員工更加快樂。

突破盲點,讓潛能完全發揮出來

在《論語》中,曾子曾說孔子之道一以貫之,就是忠恕二字。最近我對忠恕這兩個字有更進一步的體會。我認為「忠」其實就是把自己發揮得淋漓盡致,將自己的潛能全部展現出來;「恕」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同理心去了解別人,不限制別人的發展。

要做到這兩點,人需要能清楚地看到並處理自己與自己的關係,還有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在TLC計畫裡,就透過了一些訓練方式,幫助員工明白平日自己的心智是怎樣在處理由外界進來的訊息,如何由此建立起對自己與世界的認知架構;與別人對話時,對方跟自己的頭腦是經過怎樣的推理過程,而脫口說出某一句話,或者將某些話放在心裡沒有說出;還有自己的觀點背後有哪些假設,這些假設是否可以推翻等等。

訓練員工明白自己的心智狀態,跟我對忠恕二字的理解有什麼關聯呢?一個人要將自己發揮得淋漓盡致,要先有自我察覺的意識,目前發揮了多少能力,是什麼限制住自己無法將潛能完全發揮出來,然後才有可能轉變這些限制,甚至反而成為改變自己的助力。要用同理心了解別人,也必須懂得不帶批判的傾聽,才能不將己所欲施於人,跳脫傳統由上而下的管理行為,進而順勢而為、共創雙贏。
以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為例,他在競選總統時,他的膚色、執政經驗不足、知名度不高、競選經費多是小額捐款等,都是他邁向執政之路的限制,但是他能轉變觀點,反而以「Change」為競選的主要訴求,透過原先這些看似限制的因素,把此時人們正想改變的熱情與渴望凝聚起來,把限制轉成優勢,讓自己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也建立了史上最大的網路捐款機制。

在《人生,要活對故事》這本書裡,就是透過明白自己的「老故事」這個概念,幫助人們去看到目前「卡」住自己、讓自己在工作、家庭、健康這些面向上感覺受到阻礙的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改寫這個老故事,不再認為自己只是各種因素的「受害者」,而能轉化及突破自己原先以為的阻礙及限制,改寫出新故事,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積極創新的角色,將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注入自己的生命中,真正做到「日日新,又日新」。

像這樣子透過心靈層次去了解人生跟企業經營,明白心智模式(mental model)的運作,可以看到自己與別人的盲點、自以為理所當然的地方,然後,各種可能性才會跑出來,我們是人,人能創造所有可能。只要我們一再探索,不斷找到更高的槓桿點(leverage point),去調整並平衡人生及企業經營的各個面向,終究有可能會找到一個阿基米德點,舉起整個地球,讓人生與企業的績效(performance)自然而然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導讀】改寫你的生命故事

呂旭立基金會心理師 周志建

我是一個諮商心理師,我的工作就是在聽人說故事。

你知道嗎?其實我們每天都活在故事中,不管你活得開心、或鬱悶,也不管你今天是喜怒哀樂,背後,總有個故事的。但,我們覺而不察。

來找我的案主通常是不快樂的(廢話,快樂還幹嘛花錢找人談),要不是被情緒逼到死角、身心崩潰、沒法生活的話,在我們的文化裡(家醜不可外揚),人們是不太容易找人說的。說自己的故事,很難,所以,我們活得很悶、很ㄍ一ㄥ、很不快樂,不信,坐捷運、走在街頭,你看看每個人的表情就知道。

從故事了解自己的生命

怎麼辦呢?

我是做敘事的,這個後現代的心理學派,強調說故事,透過故事敘說幫不快樂的現代人解套。剛好,這本書的作者洛爾,也在告訴我們,「人,要活對故事」,意思是,你該「戒掉」你的老掉牙的故事,活出你想要的「新故事」。

如洛爾所言,「生命即是故事,故事即是生命」(life as story, story as life),以故事的隱喻來理解人的生命,是後現代心理學很重要的視匡,同時也在幫助我們,從故事中,理解自己。

在敘事的觀點裡,你不需要一個心理專家來分析你的故事,你也不要一個專家來給你建議,但是你需要一個:會聆聽你故事的人,陪你說故事。當人可以說自己的故事時,也代表,人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己,「自覺是自療的開始」,這是我的相信,更是心理治療不變的真理。勇於面對有瑕疵的老故事,是創造新故事的開始,作者在導言裡,用自己的親身故事,給出實際的應證(洛爾勇於承認面對親子關係疏離,想改善,於是做出承諾:以後只要不在家,必定每晚八點打電話回家跟孩子說話)。

你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說故事?不說行不行?有沒有一根仙女棒,手一揮,問題全沒了。呵呵,你還活在夢幻的童話世界嗎?現實的人生,可不是如此輕易。

如果你不說故事,你就不會明白:原來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活在「一成不變、機械反覆」的老掉牙故事中,你更不會明白,你所活的老故事,恐怕都不是你真正要的故事,你呀,是活在「別人的故事」中的,不要懷疑。(詳見第四章)

我們一直活在社會主流價值中、父母的期待中,不能做自己,這是現代人的悲哀,我們從沒好好活過、也從來沒想過:我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作者提醒你,你該好好安靜下來,聆聽你「內在的聲音」,問自己「我要什麼」(詳見第五章)。

用最充沛旺盛的能量投入人生

好,那我們要如何改寫生命故事、活出新故事呢?我的諮商經驗是:從說故事中,你得慢慢去重新認識自己:「你,真的是誰」,並從老故事中發現,你過去故事腳本的脈絡,這故事是怎麼來的?又如何影響你的人生?接著,去弄清楚你人生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並核對檢視你的老故事跟你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方向?還是背道而馳?馬上,你就會知道,如果要往你的「終極目標」前進,你得揚棄反覆的老掉牙故事、並發展新故事。這點,作者在書中(第六章及第九章)倒是做了詳盡的說明。

現代人生活,最常見的故事腳本是「忙、趕、急」。我們忙得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喝杯茶、聆聽音樂、跟家人聊聊天,我們老是在趕時間,走路快、吃飯快,快到連四月街頭開滿了橘黃色木棉花,每天在跟你招手,我們都---看不見。

從一早起床就是忙、趕、急,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等到停下來時,已經是晚上十二點了,拖著疲憊的軀體、癱在床上,也顧不得內心在靜夜裡油然而生的孤寂悲哀,我們得快快睡覺,否則明天沒法早起,好繼續重複今天的日子。這樣的老掉牙故事,你熟悉嗎?

我喜歡洛爾的說法,忙、趕、時間不夠用,這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而是「能量管理」的問題。你可曾覺察,你每天的能量狀態如何?恐怕,我們每天活著,都跟自己的手機一樣,用到只剩下「一格」電量了,還繼續耗用。所以,這種情況下,既使我們做很多事,卻常是「分心散漫」、「心不在焉」,永遠都是半調子。做的多,不等於「做的好」。事情要做的好,你得投入「你最充沛旺盛的能量」(詳見第七章)。但要能投入「全心全意」的能量,必須是,你所做的事,跟你的終極目標一致,你才辦得到,如果你所做的事,不是你喜歡的、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做,你是不會熱情投入的,既使投入,也不會長久、或快樂的。我相信。

除此之外,作者也提醒:要做好「能量管理」,是你必須懂得自我照顧、滋養自己,不然,你做的事即使是你喜歡的,也會事倍功半。但如何滋養你的能量呢?作者做了最佳提示:正確的飲食、經常運動、適當的休息與復元(請見第八章)。嗯,我十分認同,這幾年,我自己就是這樣在實踐的。

有了目標、有了能量,最後就是行動了。「空談無用」,行動帶來力量,後現代心理學也經常強調「實踐」,作者在第十一、十二章,以具體方式告訴大家如何產生「行動」、創造新故事。作者不是學者、跟我一樣都是助人實務工作者,所以不會只空談理論,這也是本書的實用價值與閱讀性所在。
本書最後一章,洛爾舉出一個案例(雷蒙的故事)最為結語,我想,我也舉一個例子,讓大家知道:甩掉老故事、創造新故事這件事,是絕對可能的事。

曾經,一位來找我的個案,是做金融投資的中年男子,他絕對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爬到高級主管的位置,年收入是以百萬計算,每天在台北最高級地段的現代化辦公室大樓上班。但是,你真的不用羨慕他,你知道嗎?近十五年來,他每天晚上都得靠安眠藥才有辦法睡覺,而抗憂鬱劑更是天天不離身。

他每天花在工作的時間,起碼十五個鐘頭以上,他跟太太老早就分房睡,平時也很少交談,他說,一來是他工作忙沒時間,二來是避免溝通、就可以避免吵架。他有一個讀幼稚園的女兒,但他每天早出晚歸,所以女兒跟他也很疏離。有一次他上班前,要親女兒道別,女兒自動地把頭撇開,這讓他很傷心,他賺得錢很多,但他告訴我,他不知道為什麼而活。更慘的是,他的健康日益惡化,他經常心跳加快、胸口悶、呼吸困難、上個月他開會開到一半,突然暈厥,要不是因為如此,他不可能找上我,因為,他的醫生提出嚴重警告,說他的身心已經出現嚴重脫序,建議他做心理諮商。

跟我談了一年,他終於換掉上述的「老掉牙故事」,他最後所創造的新故事是:他終於有勇氣、離開他的工作了,以前離不開,不是為了錢(他宣稱所賺的錢,夠他花上兩輩子了),是因為工作是他「唯一」能夠肯定自己的方式。現在,他認清了,工作不等於人生,他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也夠大了,而且這跟他所要的人生目標完全背離,所以,他決定離職。離職後的他,每天睡到自然醒,而且有時間去運動,他的健康因此大大改善,而最讓他開心的是,他可以每天陪女兒上學,女兒也開始會跟他撒嬌,他說:「我終於找回了我的女兒」。每逢假日,他會帶著孩子、妻子去度假、旅行,所以,他太太也說:「我終於找回了丈夫」。

你羨慕這個新故事嗎?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麼辦到的?或是,他是怎麼辦到的?是嗎?請你先看看這本書吧,我所做的,部分可以從書裡找到答案。而我所做的敘事取向「故事治療」,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我的部落格,不再詳述。

好,重點是,你厭倦了你的老故事嗎?來吧,改變,就在當下。當你願意好好安靜下來,翻翻這本書時的此刻,你已經開始在創造「新故事」了。不騙你。我們每個人,都在自編、自導、自演自己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其實只是一個「選擇」、一個決定。信不信由你,當你開始握住「改寫你的生命故事」的筆時,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你想要過的好日子,其實並不如你所想像的,那麼遙遠…。但是,你得先……活對故事。

想多了解敘事治療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敘事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oechour

 在《人生,要活對故事》中,就是透過明白自己的「老故事」這個概念,幫助人們去看到目前「卡」住自己、讓自己在工作、家庭、健康這些面向上感覺受到阻礙的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改寫這個老故事,不再認為自己只是各種因素的「受害者」,而能轉化及突破自己原先以為的阻礙及限制,改寫出新故事,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積極創新的角色,將源源不絕的生命能量注入自己的生命中,真正做到「日日新,又日新」。

──趨勢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 張明正

翻閱這本書時的此刻,你已經開始在創造「新故事」了。我們每個人,都在自編、自導、自演自己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其實只是一個「選擇」、一個決定。當你開始握住「改寫你生命故事」的筆時,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你想要過的好日子,其實並不如你所想像的,那麼遙遠……。但是,你得先……活對故事。

──呂旭立基金會心理師 周志建

洛爾的方法幫助寶鹼公司的優秀員工釋放出創造力,增強工作能力,提升潛能,這本書也能帶給助世界各地其他工作者同樣的幫助。

──寶鹼(P&G)董事長兼執行長 拉夫雷(A.G.. Lafley)

洛爾曾成功的幫助許多運動員、經理人還有領導者面對並改變自己的故事。在這本書中,洛爾將這些精髓傳授出來。我之所以會認識他,就因為我親眼看到他的方法改變了許多百事可樂高階主管的生命。

──前百事可樂執行長 雷恩孟(Steve Reinemund)

這本書很有力的傳達出我們是人生的創造者這個訊息,非常具有啟發性。我們可以寫下能讓生命彰顯出最宏偉意義的人生故事,並且活出這樣的故事。這是洛爾又一本既傑出又非常實用的書。

──作家 著有《與成功有約》等書 柯維(Stephen R. Covey),

我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海豹特戰部隊,要當一個全心投入的特戰隊隊員,需要有技巧的管理四個能量來源:身體、情緒、心智及精神。這本充滿熱情、極具說服力的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幫助人們面對生命真相,判斷生命的重要事項為何,並且擘劃出達成人生任務的行動計畫。洛爾的智慧可以成為我們的智慧,我們都會分享到他的能量與熱情。

  ──前美國海豹特戰部隊指揮官 海軍少將史密斯(Ray Smith)

吉姆・洛爾 作者

人類行為表現機構(Human Performance Institute)的共同創辦人,對績效心理學領域的貢獻舉世聞名。他曾與數百位世界級運動員合作,另外還有警察局、反恐特警小組、急救人員、聯邦調查局人質救援小組。

洛爾在1993年與其他人一同創立人類行為表現學院,開始把他與運動員合作時所研發的法則運用到企業經理人。

共著有十二本書,包括暢銷書《有壓力,更有勁!》(Stress for Success)和《運動員的堅韌訓練》(Toughness Training for Sports)。他也發表過多篇科學論文,曾在《世界網球》(World Tennis)和《網球雜誌》(Tennis Magazine)擔任每月專欄作家,時間長達十年。

你可以透過JLoehr@LGEPerformance.com與吉姆・洛爾聯繫。


賴俊達 譯者

政大新聞系畢業,曾任中央社國外新聞部編譯、綜合月刊編輯、現代關係社英文顧問、華視新聞部國外組編譯。現為特約撰稿人兼 bilingual 編譯。


2009/04/30

BBP250

天下文化

平裝

17x23cm

黑白

9789862162910

298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