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大腦不喜歡你這樣
優惠價
79
$190

大腦不喜歡你這樣

甩開七個壞習慣,解放你的腦潛力

????7??習慣

$240

書籍介紹


大腦並不如你想的那麼容易操控,
它與生俱來的本能與後天形成的運作慣性,
將大幅影響你的努力成果。
成功者的最大優勢,
並不在於過人的精力或聰明才智,
而是他們都懂得丟掉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讓大腦做出最佳表現。

你有這些傾向嗎?
對許多事都提不起勁……
無時無刻都把效率視為最高指導原則……
即使不想做,也要硬撐下去……
謹慎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

別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大腦,大腦真的不喜歡你這樣。

大腦也有自己的好惡與慣性,但人們卻總是忽略這一點,只是一廂情願地做著那些沒什麼實際效果的腦力鍛鍊活動,會妨礙大腦運作的壞習慣,卻一個都沒改掉。於是,在一陣自以為是的瞎忙之後,腦力依舊不得發揮,換來的只是筋疲力竭。

想善用大腦,其實非常很簡單,只要瞭解它與生俱來的本能,順應它的後天形成的慣性,不費吹灰之力,你就可以突破眼前困境,順利達成目標。

大腦喜歡你這樣——

◎盡量對每件事都抱持興趣。
◎努力從生活中尋找感動,即使是小事也無妨。
◎每天早上照鏡子時,按摩一下臉部,練習擺出一個最棒的笑容。
◎多安排機會和朋友、家人輕鬆相處。
◎覺得好看的書就多讀幾次,不要只看內容,而是要進一步深究。
◎輕鬆生活固然是王道,但必要時還是得保持緊張感。
◎若意見與他人相左,或是有所猶豫時,可以先暫時放下這件事,等四天之後再重新思考一次。
◎沉默不是金,不妨多說點話來加強空間認知能力。
◎溝通時不要只顧著說自己想說的事,還要時時留意「對方想說什麼」、「對方期待什麼」。

長久以來,人類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想開發、鍛鍊自己的大腦,試圖讓腦力達到最好的發揮。不過,日本的腦科權威醫師卻告訴我們,只要能改掉七個有害大腦的壞習慣,順應大腦的天生本能和後天習性來行動,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讓大腦做出最佳表現。

人類的腦神經細胞有三個本能:「尋求存活」、「尋求知識」和「尋求夥伴」。而當大腦在運作的過程中,又發展出了第二階段的本能,那就是「自我保存」與「統一.一貫性」這兩個習性。如果人類的行為違反上述慣性,在大腦運作時就會形成阻礙,進而影響學習或行動的效果。因此,如果要讓腦力做最徹底的發揮,就必須避免與大腦的「本性」相違抗的行為。

根據作者的歸納,對大腦有害的七個習慣如下所述:

一、只做少數自己感興趣的事。
二、動不動就抱怨「討厭」、「好累」。
三、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
四、時時刻刻考慮效率。
五、雖然不想做,卻咬牙苦撐。
六、對運動和繪畫興趣缺缺。
七、很少稱讚別人。

本書作者為日本知名腦科醫師,在本書中,他以專業的角度,透過平實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大腦的神秘世界。

推薦文

前言
「腦力鍛鍊」的遊戲與訓練根本無法鍛鍊腦力
本書內容按「大腦構造」組成,所以輕鬆就能戒除壞習慣
從大腦機制瞭解「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理解有害大腦的理由之後,人類才能付諸行動

第一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1──只做少數自己感興趣的事
大腦不會違背本能
不要認為「只要我喜歡就好」
「感興趣」是開發腦能量的源頭
腦部發展時所產生的兩個習性
本能的過度反應會讓人自取滅亡
只要熟悉大腦的習性就能加以控制
抱持興趣便可大幅提升大腦機能

第二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2──動不動就抱怨「討厭」、「好累」
大腦會在資訊上貼標籤!
拋開「無趣」、「不喜歡」等負面情緒
討厭別人一點好處都沒有
如果無論如何都無法喜歡,不妨改變環境
避免讓「討厭」、「好累」等負面字眼脫口而出
沒有感動,大腦就會變得遲鈍
陰沉表情也會讓大腦蒙上陰影
什麼樣的上司可以幫助下屬成長呢?
「會累的大腦」與「不會累的大腦」

第三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3──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
資訊如何到達思考這個步驟?
對大腦而言的「酬賞」
不能因為「大致上已經完成」就鬆懈、放心
杜絕「可能沒辦法」的念頭
「小心翼翼地完成被交付的工作」為什麼對大腦不好
無法區別目的和目標,就無法順利達成
不可不斷地改變目標
不要順從上司或指導者

「關鍵」時刻不可以放鬆
不要要求對方照著說明書做
不可高喊「拿出幹勁」、「加油」
鼓起勇氣戒除有害大腦的壞習慣

第四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4──時時刻刻考慮效率
「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時不可或缺的「動態核心」
不能太重視效率
反覆思考造就獨創性
用日記或部落格整理思緒也對大腦有益
書只讀一次並無法學以致用
妨礙「動態核心」的大腦習性
個性頑固就無法發揮「動態核心」的機能
遭反駁時就生氣可要不得
思考時,每隔四天就該休息一下
能否培養獨創性全取決於作法

第五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5──明明不想做卻咬牙苦撐
大腦是如何記憶的呢?
懊悔的心情會激發大腦潛力
如何強化記憶力
不能「光記名字」
不能以為「大概記住了」就停了
活用大腦機制就能提高記憶力
掌握體驗記憶的陷阱

第六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6──對運動或繪畫興趣缺缺
與大腦能力息息相關的「空間認知能力」究竟為何?
姿勢不良會影響大腦
最好能培養運動或繪畫之類的嗜好
不能忽視節奏
沉默寡言沒有好處
不能因為「天生如此」就放棄

第七章 有害大腦的習慣7──不常稱讚別人
大腦如何把思緒整合成一個想法呢?
有一種大腦無法傳遞心情
說話時,不可冷淡而漠不關心
「不懂得察言觀色」可不行
不共享目的就無法達成目的
稱讚別人時大腦會感到愉悅
要有捨棄自我的勇氣

所謂的「認同差異、共存共生」──代後記

「腦力鍛鍊」的遊戲與訓練根本無法鍛鍊腦力

林成之 本書作者

近年來,呼籲大家「一起來鍛鍊腦力」的書籍和遊戲似乎都相當熱賣。

這個現象就說明了有很多人都想要更加「提升大腦機能」。拿起本書的各位讀者,應該也有相同的想法吧。

不知各位讀者是否知道,對大腦而言,也有所為的「好習慣」與「壞習慣」?

其實,人類的情緒和行動都會左右大腦的機能。

但我覺得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無法讓大腦發揮原有的出色能力。

人們之所以無法避免有害大腦的壞習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根本不明白這些習慣對大腦而言是不好的。因此,只要意識到「這個習慣對大腦有害」,就能避免「一不小心又犯下相同毛病」的情況發生。

所以,只要把本書所介紹「有害大腦的壞習慣」全部戒除即可。而解謎之類的特別訓練,在鍛鍊腦力上真的不具任何意義,所以根本也沒有實踐的必要。

我身為腦神經外科醫生,長年以來一直站在腦部研究與緊急醫療的最前線。

為了挽救被送來時已經是瀕死狀態的患者,不但必須把自己的腦力發揮到極限,同時也必須讓一起工作的小組成員都能發揮最佳表現。

我之所以致力於解析大腦結構,不光只是因為這是我身為學者責無旁貸的任務,更因為一直以來,在竭盡全力挽救人命的過程中,我把「充分發揮大腦機能」視為自己和工作小組的任務,而且也不斷地摸索相關的方法。

本書是根據我過去的知識見解撰寫而成,希望各位能夠從中瞭解「有害大腦的壞習慣」,並藉著戒除這些壞習慣,充分發揮大腦的功能。

本書內容按「大腦構造」組成,所以輕鬆就能戒除壞習慣

本書內容以大腦思考、記憶,及其應用的運作機制為基礎,並以適於開發腦力的順序所構成。

只要依序戒除這些壞習慣,就能提高大腦對事物的理解力,在關鍵時刻充分發揮最佳表現與獨創思維。當然,也可以提高專注力與記憶力。

摘自《大腦不喜歡你這樣》前言


向左走、向右走,大腦如何左右你的人生

廖瑞銘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人類在毫無選擇的情狀下來到這個世界,但卻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個想法近年來已經得到大腦與神經科學研究的支持、驗證,人因擁有夢想、並勇於實踐而偉大。人們在平日累積大腦相關常識,瞭解大腦各個區域的運作,透過學習及改變生活習慣,逐步對行為機制有所掌控後,確實可以影響人腦中的「意志力」,進而改變生活習性,乃至人生閱歷。

生活是習慣的養成過程,我們習慣走同一條路、喝一樣的咖啡、聽一樣的音樂、講同樣的話,甚至用同一個姿勢開車,但我們也知道要改變一下,走不同的路,才可能有驚喜或是靈感。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不再遵循「習慣」演出更豐碩的生命劇本。這一切都需要從「不斷重覆」到「追求變化」到「創造新局」,而其中的關鍵便是我們如何看待「變數」。換句話說,應該是大腦如何看待這「一念之間」所產生的變化,如何牽動大腦內部各個不同區域的因應運作,以便給予這個「變數」最大的支持。當然這樣的覺醒或行為決定,必須如作者所言:有很明確的目標以便累積足夠的能量。大腦如何看待「變數」這件事,相信對一般人來說是既恐懼又期待,因為人類不只是理智的機器,同時也有感性的依存,也因此更增加了研究「心智、大腦與學習」的有趣性!

(本文作者廖瑞銘為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兼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摘自《大腦不喜歡你這樣》推薦文

推薦人:

廖瑞銘(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及神經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兼 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
王浩威 (作家、精神科醫師)
陳漢典(新生代潛力藝人)
鄭宏志(台北榮總神經修復科主任)
邱文達 (衛生署長)

林成之 作者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日本大學醫學院、同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後,赴邁阿密大學醫學院腦神經外科、同大學急診醫學部留學。一九九三年就任日本大學醫學院附屬板橋醫院急診部部長。曾任日本大學醫學院教授、邁阿密大學腦神經外科生涯臨床教授,二○○六年就任日本大學綜合科學研究科教授。二○○八年受北京奧運游泳項目日本代表隊之邀,針對「為了求勝的大腦」=勝負腦的奧義,為選手們授課,對日本代表隊在北京奧運的出色表現貢獻良多。著書包括《〈勝負腦〉的鍛鍊方法》(講談社現代新書)、《商業〈勝負腦〉》(KK BEST SELLER)、《可以實現願望的大腦》(SUNMARK出版)、《思考的解體新書》(產經新聞出版)等。
陳光棻 譯者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廣報媒體研究科碩士。

譯有《勇氣教養法》《可愛力量大》《單身的這樣那樣》《女人要有型:穿得對,一生會改變》《放膽去闖:大前研一和柳井正給你走到哪都能生存的大能力》《最後一件大事:安寧度過臨終,尊嚴走向生命終點》(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等,現為專職譯者。


2011/06/30

BBP292

天下文化

平裝

21x14.8cm

黑白

9789862167656

183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