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波斯特與奈馬克想傳達一個簡單的訊息──付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波斯特所主持的「無限大愛研究中心」贊助過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多達五十多項研究。他親眼見證來自科學的佐證,證實當個好人,會更健康、更長壽、更快樂,這簡直是一種對治人生百病的神奇良藥,而且還是免費的。
書中不只有這些難得的科學證據,還有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交織其間,作者還發展出創新獨特的「愛與長壽量表」,幫助人們評量自己的付出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付出方式。
全書將付出分為家庭、朋友、社區及人類四個領域,及十種付出的方法:讚頌、傳承、寬恕、勇氣、幽默、尊重、慈悲、忠誠、傾聽及創造。作者針對每一種付出方法,深入分析,設計練習方式,幫助我們更懂得如何付出,把愛傳出去,讓世界因自己變得更美好,也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力量、更完整、更有貢獻。
祝福每個人讀完本書之後,都能因付出而更長壽,因付出而更健康,因付出而更快樂。
10種付出之道,
讓愛傳出去,讓愛回到你身上。
讚頌:是一種純粹的快樂,是對生命變化的無窮無盡,而湧生的感思。
傳承:付出是一種深刻而持久的傳承,培育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愛的火炬傳下去。
寬恕:原諒他人能療傷止痛,帶來內在的自由、寧靜、和平。
勇氣:一個人必須勇敢,才能質疑不當的行為,為世人爭取權益。
幽默:可以在轉瞬間將痛苦轉為歡笑,是最快速、最敏捷的付出方式。
尊重:超越自己的偏見與判斷,接受他人的人生選擇,即使與我們的不同。
慈悲:道德情感的核心,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量。
忠誠:是一種禁得起困難與考驗、長期持久的愛。
傾聽:只要傾聽,我們就能給予他人愛的禮物。所有人都需要被聽見、理解與真正認識。
創造:創造力是給世界的禮物,是對生命本身的熱愛。
前 言 在沙漠中種下玫瑰 默思牧師
第一章 付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第二章 愛與長壽量表:學習十種付出的方法
第三章 讚頌之道:將感激化為行動
第四章 傳承之道:幫助他人成長
第五章 寬恕之道:讓自己自由
第六章 勇氣之道:挺身而出,仗義執言
第七章 幽默之道:讓喜悅提升生命
第八章 尊重之道:看得更深,找到價值
第九章 慈悲之道:感同身受
第十章 忠誠之道:超越時間的愛
第十一章 傾聽之道:深刻的投入
第十二章 創造之道:發明與創新
第十三章 做好事,過好日:你的付出計畫
在沙漠中種下玫瑰
默思牧師(Otis Moss, Jr.)
愛是全世界最重要、最能改變生命的力量。波斯特和奈馬克在本書傳達了真愛的科學與精神。我和波斯特住在同一個城市,因此有許多時間相處。他為這裡的學術界和社區帶來一個特別的召喚,讓科學與靈性結合。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擁有力量、勇敢、懂得原諒,同時忠於人道精神,並從一般人習以為常的行為中超越出來。
我很清楚為愛而奮鬥的影響力有多大。在我大學時,有個十四歲男孩提爾(Emmett Till)因為向白人女性搭訕而在密西西比州遭受私刑致死,還有帕克斯(Rosa Parks)拒絕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公車上讓座給白人。最重要的是,我也是在這個時期,受到金恩博士的精神感召,追隨他的理念,在亞特蘭大市領導群眾進行非暴力的靜坐抗議。
這麼多年前,我就學到這個世界需要愛的傳播者與和平的使者。羅伯‧甘迺迪在競選總統時引用英國詩人但尼生的詩句說得好:「來吧,我的朋友,尋求更新的世界,永不嫌晚。」
所有偉人都知道愛的真理:愛永遠不會太遲,而且是通往新世界的道路。對聖雄甘地而言,愛是不合作主義(真理的力量),他因此能不靠槍彈,掙脫了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枷鎖。對耶穌與祂的門徒,愛是救贖。對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倖存的法蘭科(Victor Frankl),愛是讓生命的每一個面向都擁有意義的唯一真實。
《新約聖經.以賽亞書》第三十五章第一節,有一段很美的訊息:「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在我擔任牧師期間,無論是經歷到至高的喜悅,甚至是遭受最深的痛苦、折磨和哀傷時,這個想法都引導著我。短短幾個字就道盡我介紹這本書時想說的一切,那就是沙漠與玫瑰。
我們在人生裡體會到許多猶如身陷沙漠的經驗。但是,如果我們做個朝聖者而非遊客,最終一定會穿越沙漠,走過荒野。
確實,人生中遍布著沙漠。有時是人際關係的沙漠。經過許多年才建立起來的關係,卻在某些時刻變成一片乾涸、枯槁、了無生趣的沙漠。有些時候,我們穿的衣服、開的車子、住的房子,都是高品質的產品,但這一切背後,卻是灼人的高溫、燃燒的沙漠,讓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完全失去意義。
有時我們也會遇到經濟的沙漠。因經濟衰退和失業而形成的沙漠,光在美國,就可能有數百萬人茫然無助地受困其中。
有時候,疾病也會是一片沙漠。記得多年前,當我在俄亥俄州擔任牧師時,去醫院探望教友是我的職責之一。我走進麥克納爾(Leola McNair)的病房時,她熱情洋溢地迎接我說:「入院時,我心裡已經準備好有一腿必須截肢。但是住院以後,我發現兩條腿都得截肢。」
我呆住了,心想:我要怎麼回答?在學校受的訓練,這時候完全派不上用場。當我努力想說出一些有意義的話時,她看著我,真誠地說:「我躺在床上一直想著,等我出院回家後,我可以用雙手做哪些美好的事。」
請注意,她不是說「如果我出院回家」,而是「等我出院回家」。她又接著說:「我從小就會縫紉、編織、烹飪,還有很多很棒的事。我一直想著可以做哪些了不起的事。」她暫停了一下說:「我想幫你烤個蛋糕。」
在這樣充滿挑戰、甚至令人難以招架的時刻,她不但找到智慧與生命意義,甚至發揮了幽默感。在疾病的沙漠裡,她種下一株玫瑰。我永遠不會忘記她,還有那一刻她帶給我的美好。即將失去雙腿並沒有改變她的人生觀,或摧毀她的意志。如果說疾病帶來任何影響,那就是讓她從內在找到更偉大、深刻的意志,見證了更真實的勇氣與愛。
出院回家後,她靠著社會救濟金獨自生活,但她真的照自己所宣告般,做出許多神奇的事。在她身上,我們看到愛的力量。沒有人會為麥克納爾感到遺憾,因為她是這麼忙碌,忙著帶給他人幫助和希望。
世上到處都有像麥克納爾這樣的人。或許你就是其中之一。每個禮拜天,我望著成群的面孔,其中有些人經歷了三次心血管繞道手術,或親友早逝,也有人日復一日為生活而掙扎,但他們都能以嶄新的聲音唱出「哈利路亞」。他們見證了愛可以為生命帶來什麼力量。愛會說明我們是誰,並給予我們新的勇氣。
所以,當你看這本書的時候,請想著沙漠與玫瑰。當你陷入沙漠,請種下一株玫瑰。種下一株又一株象徵和平及和諧的玫瑰,象徵信念、希望與愛的玫瑰。如此,沙漠中將處處綻放燦爛的花朵。我希望,這本書能改變你的一生。
記者、小說家,並曾於《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擔任專題編輯,作品散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和《發現》(Discover)雜誌等。
2016/11/30
BBP39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1125
344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