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要房子?還是要實現夢想的自由?房貸人生之外你還有更好的選擇!
房貸一背,你將浪費人生多少黃金時間!
在簽下「一輩子工作還錢」的房貸契約前,
一定要知道房貸人生可能錯失的人生風景,
以及必須付出的代價,別讓這輩子只為一棟房子在工作!
買房子的美好是誰告訴你的?是爸媽?是房仲業?是建商?是政府?還是有錢人都這麼做?你真的仔細想過要為一棟房子付出這麼高的代價嗎?這輩子你是否還有比買房子更想做的事?你很可能沒想過買房子會讓你變成「行動不便的蝸牛」,更何況爸媽告訴你的「買房子比租房子划算」的觀念早就不適合「高房價、低成長」「萬物齊漲、薪水不漲」的現在了,買房自住很可能是災難的開始。
沒有房貸,你可以大膽挑戰新工作,自在安排生活,支配花費,最重要的是,能夠放手尋夢、實現創業計畫、出國壯遊、隨時自我進修增值,讓人生更充實多采,心靈更富裕自由!
10個忠告,讓你重新思考房子與人生新關係:
忠告1 醒醒吧!買房自住一點也不划算
忠告2 無法掌握未來的風險:你能保證付房貸的35年都有工作嗎?
忠告3 買屋前看不到的費用:建商故意不說、但買屋後還有這些費用
忠告4 買屋喪失各種人生機會:有殼蝸牛等於行動不便的蝸牛
忠告5 失去增加收入的機會:沒有心思思考增加收入的可能
忠告6 失去投資的本錢:體力變成你這輩子唯一的本錢
忠告7 無殼所以更自由,不買房過樂活人生
忠告8 租房子也能有家的感覺
忠告9 利用投資不動產,躲避住宅風險
忠告10 買房自住,一定要考量生命週期
推薦序 張金鶚 打破房屋「只買不租」的神話
推薦序 王伯達 「屋奴人生」上映中
推薦序 莊孟翰 不盲從,人生得自己選擇
前言 該買還是不該買,是個大問題
第一章 醒醒吧!買屋自住一點也不划算
1.1常常聽到買房子的理由是錯的?!066
1.2「買屋自住比租屋划算」的說法其實陷阱重重066
1.3「你的房子是你的」這種說法很有問題
1.4「房子是自己的,所以不花錢,可以放心生活」是騙人的
1.5老人可以租屋,領生活津貼者也可以
1.6「現在正是買的時候」?又不是神,憑什麼這麼說
1.7讓你負債的自用住宅不能算是財產
1.8馬上折舊的房屋設備,最佳狀態是你買下它的時候
1.9「無論如何還是要有自己的房子」的價值觀也很重要
1.10上班族買屋自住的「五大風險」
第二章 買房自住風險1.:無法掌握未來
你能保證付房貸的35年都有工作嗎?
2.1.你能保證你的收入付得了三十五年的貸款嗎?
2.2.誰能保證你的公司和工作的壽命?
2.3.「自用住宅屬於你」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2.4.就算付清貸款,房子也不一定是你的
第三章 買房自住風險2.:買了之後才發現的隱藏費用
建商故意不說、但買屋後還有這些費用
3.1.必須了解買屋時的「必要支出」
3.2.自用住宅也很花錢
3.3.不可小覷的公共修繕費和大樓管理費
3.4.大規模維修可能得增加公共修繕費
3.5.大樓管理費是住戶的恐懼
3.6.無論是公寓或透天厝,都必須繳交固定資產稅
3.7.原本由房東負擔的費用,現在你得自掏腰包
第四章 買房自住風險3.房子讓你喪失機會
有殼蝸牛等於行動不便的蝸牛
4.1.有房子就是「被房子綁住了」
4.2.一旦買了房子就不敢換工作
4.3.雖想回大學進修或留學,但貸款負擔沉重
4.4.無法投資自己將成為致命傷
第五章 買房自住風險4.失去增加收入的籌碼
沒心思思考增加收入的可能
5.1.行無餘力就無法投資
5.2.「你」只好為了房子拚命工作
5.3甚至連想辦法增加收入的時間都沒有
5.4.你的人生變成得靠別人
第六章 買房自住風險5.不及格的資金運用
體力變成你這輩子唯一的本錢
6.1.只能靠自己工作,身體就是你的本錢
6.2.自用住宅是一種不合格的投資商品
6.3.房貸摧毀「你」的「借款能力」
6.4.如果一定要把買房自住當做是投資,就這麼想吧
終場小結
你的人生是誰規劃的?
第七章 無殼所以更自由,不買房過樂活人生
7.1.靠工作償還房貸,如同交出人生自主權
7.2.混沌不明時代不背負「行李(風險)」
7.3.不帶行李,靈活因應變化
7.4.「房貸人生」之外的生活方式
第八章 租房子也能有家的感覺
8.1.開銷和風險都是房東的
8.2.利用可自由搬遷的租屋方式掌握機會
8.3.拒租老年人或是獨居女性並非事實
8.4.將租屋處當做最後落腳處的新生活方式
8.5.終身租屋的理想搬家模式
第九章 利用投資不動產,躲避住宅風險
9.1.不為人知的投資選項
9.2.可降低風險
9.3.所有費用都可以報銷,還可扣除折舊費
9.4.無論是要換工作、搬家或挑戰新工作都OK
9.5可無限擴大的現金流複製品
9.6利用借款能力提高槓桿,讓資金自己增值
9.7.你也可以住在自己名下不動產中的頂樓
9.8.最後再利用投資不動產產生的現金流,買自己的房子
9.9.目標是將收入種類增加為「本業和不動產投資」
第10章 買房自住一定要考量生命週期
10.1.如果考量生命週期,只有年輕時才適合住在都會區?!
10.2.外縣市空屋量將逐漸增加,要買房就到這些地方買
10.3.如果老家在外縣市,就繼承它
10.4.輕鬆指數△:外縣市的自用住宅和都會區隨時可出售的小型住宅
10.5.輕鬆指數○:外縣市的自用住宅和將大都市的不動產投資物件拿來自住
10.6.輕鬆指數◎:選擇外縣市的自用住宅和大都市的租屋
10.7輕鬆指數☆:在外縣市購買自用住宅,到大都市時住飯店
結語 不同時代,不同人生規畫
石川貴康
利用長期貸款買房自住,不僅是讓自己的經濟長時間暴露在「風險」中,而且還會出現一筆長期且固定的「支出」,但是,你卻連想都不想就決定買房子了。如果你說「這輩子一定要買房子」是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但無知是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因為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必須面臨破產的命運。
此外,也有人說:「房子是資產,萬一有急用,賣掉就行了」。在我們父母那一代,這句話或許適用,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根據國土交通省的統計,從2000年到目前為止,全國住宅用地的價格已經下跌三成,今後應該還會持續下跌。這麼一來,你將無法以買入時的價格賣出房子。況且,三成是個平均數,還有跌得更深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子還賣得出去嗎?
而且,如果賣了房子會留下一筆房貸,你就算想賣也會不敢賣吧!
我們的情況已經和上一代不一樣了。現在就算買了房子,將來你的經濟狀況會不會出問題呢?上一代的經濟成長到我們這一代已經結束了,所以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是不是真的應該買房自住?
本書將提供相關資訊和其他可能的選項,好讓各位認真思考是否要買房自住。但本書的資訊和選項僅僅只是提供大家參考,正如書中所言,買房子或不動產都是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是自己的責任,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能怪罪他人,得自我承擔。這和不能把人生歸咎於他人,是同樣的道理。買房子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消費,影響深遠,如果說買房子的方式會影響你一生的幸福,我想一點也不為過。
摘自《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作者序
張金鶚 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房屋租買應依生命週期、市場狀況
房子的租買選擇(TenureChoice)議題在國內外學術界早有相當多的學術研究與文獻進行探討,不論從財務金融分析、經濟/價值分析、市場分析、行為文化分析、個人(家庭)偏好分析,乃至公共政策討論等均有豐富的成果,然而至今並沒有租買選擇孰優孰劣的定論,因此房子的租買選擇顯然應抱持開放的觀點,不必先入為主,房屋只買不租。每個人有不同條件,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不同的市場情境,可以有不同的租買選擇。換言之,租買選擇這個人生重要的決策,必須經過個人(家庭)仔細的思考才作決定,方為上策!
本書在當前瘋狂購屋的主流下,提出「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的10個反思忠告,的確令人耳目一新,非常值得細讀省思!本書一開始提出一般人要買房子的八個理由,但作者均一一給予反駁,然後本書提出上班族買屋的五大風險:包括一、自己無法掌握未來的風險,二、買屋後才發現的隱形費用,三、喪失各種人生機會,四、失去增加收入的籌碼,五、失去投資的本錢。本書反過來提出不買房子可以更自由樂活人生的想法,然後說明租房子的各種好處,再利用多餘資金反過來可進行不動產投資,最後,本書強調買屋自住要考量生命週期。
摘自《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推薦序
王伯達 暢銷書《民國100年大泡沫》作者
「房子剝奪了年輕人的理想」
有形的財務成本可以用簡單的數學來推算,然而我認為買屋所承擔的最大風險則是來自於無形的機會成本,正如作者在本書中所提到的,為了買下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更多的自我。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11年第一季台北市的房貸負擔率高達56%,也就是說,台北市購屋族每個月的薪資有超過一半是繳給銀行,這是不折不扣的在為銀行與建商打工。當我們簽下了這樣一張購屋契約,我們就等於出賣了接下來20年的人生。老闆再怎麼苛刻,你也必須忍耐、客戶再怎麼難纏,你也必須忍耐、我們忍耐到了最後,即便連健康出了問題還要繼續忍耐,因為只要不工作就付不出貸款,屆時,這棟房子就再也不屬於我們的了。
中國作家,同時也是年輕人的意見領袖韓寒曾說:「房子剝奪了年輕人的理想」,我認為同樣的問題其實也發生在台灣。
為了買下一棟房子,我們付出了我們最人生中最精華的時間、我們捨棄了探索這個世界的可能、捨棄了用這筆錢來自我投資,或著投資於其他商品的機會,如果我們人生的目的只是為了買下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那麼,我實在是為這樣的「屋奴人生」感到無比的惋惜。判斷進場時機,不如重新思考買房的意義。
摘自《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推薦序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入圍第二十九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譯有《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做到死!》、《一個人的經濟》、《糧食爭奪戰》、《上班族不買房,過富裕人生》等數十部作品。
2011/09/29
BCB46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8240
234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