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你我身上,都看得到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失業時,很多人會藉酒澆愁。對於失業的恐懼,更使人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當人們房子被查封或被迫節衣縮食,反而會吃進更多垃圾食物。幾乎所有公共健康的數據在在顯示,經濟衰退時,人們的健康只會更壞。

但其實不然。著名的公共衛生學者大衛‧史塔克勒(David Stuckler)與桑傑‧巴蘇(Sanjay Basu)十年來走訪了西伯利亞的集中營、曼谷的紅燈區、希臘的地下診所、全美最大規模的加護病房等現場,發現同樣面臨經濟危機,有些國家人民健康狀況依舊良好,有些國家卻是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

作者檢視幾個重大的國際性經濟衰退,包括:美國經濟大蕭條、東歐經濟蕭條和東亞金融危機,解釋為因應經濟衰退所採取的撙節政策如何影響人類的健康。研究案例提供了確鑿的證據,證明在經濟衰退之下,危害公眾健康的影響並非無可避免的,即便在最嚴重的經濟災難之下亦是如此

書中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紓困的條件──「國營事業及基礎建設民營化,刪減社福支出」才是關鍵。查訪各國得來的事實顯示,跟食物、住家,以及就業有關的公共政策,決定了民眾健康與否。創新的社會安全制度才能防止經濟衰退造成傳染疾病、酗酒、肥胖和營養不良,以及失去醫療保健等問題。

序 照顧好民眾健康,經濟才能起飛 楊志良
序 陳欽賢

作者序

前言

第一部 歷史
第一章 挽救經濟大蕭條
第二章 後共產時代死亡危機
第三章 奇蹟化為泡影

第二部 大衰退
第四章 上帝保佑冰島
第五章 希臘悲劇

第三部 復元力
第六章 照顧或不照顧
第七章 返回工作
第八章 疫病頻發的住宅

結論 治療「經濟群體」

謝謝你參加這項臨床試驗,你可能不記得你曾經報名,但早在2007年12月全球經濟大衰退登場時,你就加入了。本實驗無需事先簽同意書,也不用顧慮醫療安全。治療你的人不是醫生或護士,而是政治人物、經濟學家和財經官員。

實驗期間,你和全球數十億名受試者分別接受撙節法與振興法這兩大實驗法的治療。撙節法是以減輕負債和赤字症狀,以及整治經濟衰退現象為目標的處方,需要刪減政府在健康保險、失業救濟、住屋補貼等方面的支出。試用這個方法的初期,大家還不太清楚它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撙節實驗剛展開時,預後情況既不樂觀也不確定。2007年,美國房市泡沫化,重創全球經濟。例如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等政治人物,決定緊縮財政以降低赤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中央銀行也強迫希臘、西班牙、義大利等其他歐洲國家進行撙節實驗,要求政府大砍幾十億美元的社會福利預算。如果你接受的是撙節實驗,你可能已經發現周遭世界有了重大改變。

同一時間,某些政治人物則是反其道而行,選擇為健康和社會安全網注入經費。如果你參加的是振興實驗小組,也就是和瑞典、冰島或丹麥人編在同一組,那麼你所屬的社區雖然受到失業和景氣衰退的強烈衝擊,多半不需要節衣縮食,政府會用振興基金來加強健康與社會安全網。假如你住在這種國家,你可能感受不到左鄰右舍、醫院人潮、食物價格,或者遊民人數有多大變化。

這場實驗並非振興方案和撙節政策的首次對決。八十年前,美國就經歷過此類大規模實驗。當時,小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為了擺脫經濟大蕭條,提出「新政」(New Deal)計畫草案,並獲得國會通過。推行新政不僅創造了就業機會,也強化了美國的社會安全網。

不過,雖然不少州政府採行新政方案,也有一些州政府拒絕實施,兩者產生的結果迥然不同。在支持新政的各州,大眾健康普獲改善,反對新政的幾州卻出現相反情況。距今二十年前,結束共產體制後的俄羅斯,以及部分東亞國家在嘗試緊縮開支後,下場也和美國這幾州相去不遠。

上述實驗可使我們深入瞭解本書的主要結論:經濟決策不僅影響成長率和赤字,也攸關性命。

摘自《失控的撙節》

本書對我們的未來會有強大、重要的貢獻,作者運用統計數據的目的,不是為了消除人性,而是為了喚回人性。

——張夏準,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作者翔實敘述撙節政策的不利影響,並提出防止這類禍害擴散的替代方案。           

  ——柯里爾立(Paul D. Cleary),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本書傳遞的訊息具爆炸性,以十年的研究功力和大量的公開資料做後盾……兩位作者指出,撙節政策對歐美民眾的健康已產生「毀滅性衝擊」。               

——韓利(Jon Henly),《衛報》


這本書帶有悲天憫人的筆調,值得一讀。書中敘述某些升斗小民因撙節政策而受害的辛酸遭遇,坊間的經濟論著往往看不到這樣的故事。

——莫里斯(Iain Morris),《觀察家報》


本書綜合了大量的數據資料、歷史事件、個人故事,以及有憑有據的社會科學與臨床醫學分析,以探討政府為公共衛生安全網投注或裁減經費所產生的效應。作者在研究相關措施帶給美國、蘇聯、希臘、冰島、英國等地人口的負面健康影響時,揭露了許多支持撙節財政意識型態的迷思和錯誤觀念,並主張恢復重要、進步的社會醫學傳統。本書對所有醫療服務人員,以及有朝一日可能成為病患的民眾來說,都是值得參考的重要作品。

——法莫(Paul Farmer),哈佛醫學院教授


撙節害人,而且規模龐大──作者提出此論點,大力抨擊各國政府自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拼命節制公共支出的做法,並且指陳政治人物應該為健康災難負責……。除了訴說撙節政策受害者的故事,作者也分析該政策對全體國民的衝擊,並為撙節政策有害民眾健康的論點提供大量證據,值得讀者參考。

——庫克森(Clive Cookson),《金融時報》

大衛.史塔克勒 作者

現任牛津大學資深研究主持人,兼任倫敦衛生暨熱帶醫學學院榮譽研究員,目前住在英國牛津。


桑傑.巴蘇 作者

史丹福大學疾病預防研究中心醫學副教授與流行病學家,現居舊金山。


譚家瑜 譯者

台灣大學歷史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於《天下》、《遠見》雜誌,現為專職譯者兼《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特約翻譯。譯作包括《醫院裡的哲學家》、《心態,決定幸福》等數十本。休閒時常以繪畫、縫紉自娛,崇尚自然簡樸。


陳重亨 譯者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於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麥田、新星球、聯經、今周刊等出版公司。譯有《行動的勇氣》、《鍵盤參與時代來了!》、《忍耐力》、《獲利的法則》、《自食惡果》、《大緊縮》、《失控的撙節》、《正如身體駕御意識》。


2014/02/26

BCB520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4053

320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