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過去十年來,史丹佛大學教授蘇頓(Robert I. Sutton)和拉奧(Huggy Rao)致力於解答領導人在擴大和複製成功時最頭痛的問題──如何建立、辨識卓越行為並加以擴散,使組織永遠擁有最優異的觀念、技能與實務,更有效成長。
作者針對Facebook、Google、IKEA、IDEO、GE、皮克斯動畫、惠氏藥廠、捷藍航空、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女童軍、特許學校等成功擴散卓越的組織,與其領導人深入對談,找出擴散卓越規模時,必須克服的重大挑戰:
● 壞的力量比好的力量強大。要擴散卓越,需先去除不利的觀念與行為。
● 在「佛教式」與「天主教式」的做法之間,尋找最合適的擴散卓越模式。
● 團隊規模過大,何以成為有效擴散卓越表現的最大阻礙。
● 擴散卓越表現為何需仰賴「人際連結與層層擴散卓越典範」,美國陸軍與臉書如何推廣創新。
● 如何排除日常工作與擴散卓越難以連結的重重障礙,達成組織長期目標。
本書揭示,最優秀的領導人與團隊如何培養和推廣員工當責思維,避免削弱追求成功的想法與行動,並提出擴散卓越行為的七大原則,包括:訴諸情感的「熱主題」與訴諸行動的「酷方案」;減少認知負荷;避開「破壞者聯盟」;適時運用減法;發動地面戰而不是空戰等。
在不知競爭將持績多久、終點在哪裡的成長路上,本書務實的建議將協助渴望發展的新創公司,或進入成熟期的大企業,不斷超越現況、放大卓越規模,讓每個人都成為將才。
序 為何企業「變大」卻無法變得「更卓越」?/陳家聲
各方推薦
作者序 增長的難題
第一部 準備工作
1. 不只是空戰,而且是地面戰:慢慢前進才能擴張得更快,更好
2. 佛教式或天主教式:選一條路走
第二部 啟動擴散卓越的引擎
3. 熱主題,酷方案:啟動擴散卓越的引擎
4. 減少認知負荷:但面對必要的複雜性
5. 擴散卓越的推手:讓員工對組織產生命運共同體的體認
6. 人際連結與層遞擴散卓越典範:運用社交連結擴散正確思維
7. 壞力量比好力量強大:為擴散卓越掃除障礙
第三部 分界點
8. 趨吉避凶:想像你已經成功或失敗
致讀者:教學相長
附錄:長達七年的對話:觀念形成的過程
註釋
為何企業「變大」卻無法變得「更卓越」?
陳家聲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
作者用七年時間深入探討,多數企業經常遭遇的困境,讀者可從本書案例發現熟悉的問題與現象;作者亦參酌企業管理理論與研究發現,提出系統性的具體建議和做法,這是我非常喜歡本書的原因。個人以為,本書值得學術研究者、管理顧問、企業主管等深入閱讀,相信可以激發您的共鳴和創新想法。
以下就個人學習的心得與反思,與大家分享。
1.企業希望「做大」?還是「做強」?
書中提到家得寶在中國的失敗,沃爾瑪進軍德國遭受慘痛教訓等,說明了單靠完全複製要「做大」,可能是個迷思。
2.企業變大,也容易變得更肥胖,形成企業恐龍
不斷膨脹的行政部門必須為自己的存在合理化,因而制定更多規定、程序,與更多、更複雜的工作流程,剝奪員工處理正事的精力與時間,嚴重打擊員工的工作士氣。
3.組織裡少數的「壞蘋果」,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許多制度與程序的設計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率提升,反而增加了員工的工作負荷與壓力,讓員工偏離主要任務。負面影響最終反映在許多大企業的獲利遠不如小企業。
4.那不是我的問題──旁觀者效應
因此,明智的領導人需即時採取行動,對於少數違反組織規範的行為,應立即發聲制止,就可以打斷不良行為的骨牌效應。若領導者持著鄉愿之心、婦人之仁,或拖延處理,結果將讓企業及全體員工一起陪葬,實在不值得。
5.維繫追求卓越的文化,確保基業長青
即使是成就非凡的企業,在企業成長的路上,仍會經歷各種挑戰。追求卓越有如馬拉松競賽,是全面而持久的競賽,起步快不一定就會贏。透過終身學習、分享交流,從每天的工作中做些小改善、小成功,就能累積出強大的組織動能。
本書將是你讀過最精采的商業管理書籍之一。它針對組織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如何將卓越典範擴散到整個組織,提供生動的例證、深入的研究與務實的建言。不論是想要擴大組織規模的創業家、避免公司陷入停滯的執行長、或是想要強化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主管,都該擁有一本這樣的幸福劇本。
──品克(Daniel H. Pink),
《動機,單純的力量》(Drive)與
《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To Sell Is Human)作者
本書真是一大傑作。我和「擴散卓越」這個棘手難題纏鬥了三十年,蘇頓與拉奧解開難題的方式,令我讚嘆不已。
──畢德士(Tom Peters)
這是市面上第一本詳細檢視在不損及成功要素下,順利地擴散卓越所需的最佳實務,也是企業與創業家的重要參考書。
──萊斯(Eric Ries),
《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作者
兩位聲譽卓著的學者,率先迎戰每位領導人必須面對的難題──散播與複製成功,並提供豐富的例證、令人信服的研究與可執行的洞見。對於想提升團體或組織效能的人,是一本必讀的傑作。
──格蘭特(Adam Grant),
華頓商學院教授、《給予》(Give and Take)作者
不論是五人團隊或五萬人的組織,本書都能提供真正實用的建議。蘇頓與拉奧舉出最恰當的例子向我們展現,幾乎所有團隊都能變得更大更好。
──博克(Laszlo Bock),谷歌人事資深副總裁
羅伯.蘇頓博士是史丹佛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被美國雜誌《商業2.0》評選為「當代頂尖商業大師」。以敢於「打破常規」而聞名,時常提出「離經叛道」的觀點,引起學術界及管理人士的激辯。
獲獎作品包括《11 1/2逆向管理》(Weird Ideas that Work,入選《哈佛商業評論》年度十大好書),以及《拒絕混蛋守則》(The No Asshole Rule,榮獲《哈佛商業評論》的年度「突破性觀念大獎」、鵝毛筆獎的年度最佳商業書)。並與他人合著《知行之間》(The Knowing-Doing Gap: How Smart companies Turn Knowledge into Action)一書。
史丹佛大學商學研究所組織行為教授,專長為組織變革。曾獲美國社會學協會「傑出學術成就獎」(W. Richard Scott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Scholarship)、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傑出教學獎」(Sidney J. Levy Teaching Award)。
著有《市場叛將》(Market Rebels: How Activists Make or Break Radical Innovation)一書。
中山大學外研所畢業,譯有《天使歸鄉》、《學校沒教的十件事》,合譯有《律師本色》、《重新想像!》、《管理大未來》等書。
2014/11/25
BCB537
天下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5975
383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