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八個觀念改善台灣
優惠價
85
$238

八個觀念改善台灣

書籍介紹

「改變」與「改善」只有一字之差,但差之毫釐,真是失之千里。人類歷史上,流血的革命,有時帶來人們渴望的「改善」,有時卻帶來令人痛心的「改變」。

從一九五○~一九八○,中國大陸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沒有驚天動地的改善。五十年來,台灣社會沒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有驚天動地的改善。
今天台灣最需要的不是「改變」現狀,而是「改善」現狀。如果二○○四年三月的總統大選已把台灣撕裂為二,那麼任何一位愛台灣的人都要用心來癒合這一分裂。使台灣社會「合而為一」。

作者高希均先生多年來不斷以進步的觀念,致力於台灣的改變與改善;近年來推行「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帶動了台灣人閱讀好書的風潮。

本書提出八個觀念——從大格局思維到人文情懷,從台灣優勢說到學習型台灣——
除了有助於不同族群、不同政黨、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二千三百萬人民,逐漸凝聚共識外,更希望為台灣尋找出路,謀求更好的未來。

序:「若要樹敵,就試圖推動改變」
——我當然記得美國總統威爾遜的話           高希均


觀念一:大格局思維
——由「新」台灣人變成社會主流

BOX 1 何謂「大格局」?
BOX 2 大格局者的特質
BOX3 「大格局」創新局

觀念二:「台灣優勢」比「台灣優先」重要
——市場經濟壓倒意識型態,經濟就有生機

BOX1  削弱「台灣優勢」的七項操作
BOX2  購買軍火的機會成本

觀念三:不獨不統下的兩岸雙贏
——由曲折形成的「Greater China」來催化

BOX1 送給領導者的四個「補充」

觀念四:提倡「有靈魂的」知識經濟
——「打拚才會贏」是匹夫之勇,知識的力量才能推向世界

BOX1 書‧讀書‧讀書人

觀念五:開放社會與國家競爭力
——社會愈開放,國家愈有競爭力

BOX1 「平方」效果與「開方」現象
BOX2 守住八個原則
BOX3 遙望新加坡

觀念六:人的品質與優質生活
——所有的政治承諾與個人努力都落空,除非二者能夠提升

BOX1 事業雄心要建立在企業品德上
BOX2 企業成長的五個「非不可」

觀念七:人文情懷
——科技腦、人文心、中華情、世界觀

BOX1 醫學校院評鑑:人文素養不足
BOX2 溫世仁的典範

觀念八:「學習型台灣」
——一旦個人或組織停止學習,就會被判出局

BOX1 自己的思考(一)
BOX2 自己的思考(二)
BOX3 學習五項修練的四個要領
BOX4 張忠謀心中的「終身學習」

附錄一:彼得‧聖吉留下的學習之火,誰再點燃?
附錄二:高希均中文著作年表


序 「若要樹敵,就試圖推動改變」——我當然記得美國威爾遜總統的話

高希均
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 創辦人 

人類歷史上,流血的革命,有時帶來人們渴望的「改善」,有時卻帶來令人痛心的「改變」。

成功的革命,在於它「改善」了人類的命運,血流得有代價;失敗的革命,只是「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血就白流了。

從一九五○~一九八○年,中國大陸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沒有驚天動地的改善。

五十年來,台灣社會沒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有驚天動地的改善。

在現代社會中,人民所關心的不再是承諾有多大「改變」,而在於實際上有多少「改善」。

以詭異的國內外情勢來衡量,今天台灣最需要的不是「改變」現狀,而是「改善」現狀。良性的改變就是「改善」;既是「改善」,則此一「改變」不能夠增加人民的不安定感,不能夠增加戰爭的風險,不能夠增加社會的對立。

所幸絕大部分的人民,對統獨這種「改變」現狀的爭論興趣淡薄;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工作、就業、教育、健保、稅收、治安、交通,環保……。在這個層次上,政府有絕大的改善空間來滿足人民的需求。

如果二○○四年三月的總統大選已把台灣撕裂為二,那麼任何一位愛台灣的人都要用心來癒合這一分裂。使台灣社會「合而為一」。一葉扁舟是承載不住二股方向不同的均衡勢力!

我相信筆者提出的八個觀念——從大格局到人文情懷——都有助於不同族群、不同政黨、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二千三百萬人民,逐漸凝聚共識。

這些觀念到底能「改善」什麼呢?我奢望它:

能協助政府推動較周延的公共政策與財經支出的優先次序。

能勸說兩岸進行對談,謀取雙贏。台北領導人的成就不是「買到了最新武器」,而是「三通終於可以直通」;北京領導人的成就不是「飛彈嚇阻了台獨」,而是「彈性推動了對談」。

能提醒企業做更具遠見的投資,也能兼顧社會責任。

能鼓勵每一個人做出色的「知識人」。

能加快台灣社會走向開放與現代化的速度。

「進步的」觀念幾乎一定引起爭論、曲解與極強烈的反對,因為它一定會立即:
(1)使既得利益者受到影響。
(2)使當事人產生不安全感。
(3)使自己減少收入或增加負擔。
(4)使「視為當然」的變成「不確定」。

因此,推動進步觀念的最大敵人,就是自己的私心。只有進步觀念受到相互呼應時才能逐漸形成「風氣」,才能慢慢形成政策。

我當然記得美國威爾遜總統的話:「若要樹敵,就試圖推動改變。」不追求名位,不爭取選票的知識份子,如果怕得罪人,怕樹敵,都不敢提倡改變、改善、改革,那麼這個社會注定了沉淪與墮落!

台灣還存一線生機,因為知識份子還沒有完全放棄。

高希均 作者

高希均,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南京出生,江南度過童年,1949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業大學(原為台北商職)、中興大學(原為省立台中農學院)與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碩士)畢業,並獲三校傑出校友獎。

1964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發展博士後,即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經濟系逾三十年,先後獲得美國傑出教育家獎、傑出教授獎、威州州長卓越貢獻獎、傑出校友獎等。

1980年代在台灣發起創辦《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

曾任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行政院政務顧問。2002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後先後獲亞洲大學、中興大學(2014)、台北商業大學(2020)名譽管理學博士;2016年獲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著作曾三次獲金鼎獎。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三十餘種,大陸出版九種。


2004/08/30

BGB20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0cm

黑白

9789864173501

221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