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媒體,寶物或怪獸?
優惠價
85
$323
優惠價
75
$285

媒體,寶物或怪獸?

書籍介紹

新聞媒體對於國家社會的發展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台灣自解嚴之後,社會撕裂、價值失焦、民粹當道、泛政治化等亂相叢生。
台灣多數媒體只有立場,不問是非,缺少理性溝通的機制,媒體被視為亂源,疏於發揮澄清真相與整合分歧的功能。嚴重違背當年爭取新聞自由的初衷與理想。

本書作者為著名資深媒體人,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態度,對新聞同業提出針砭與規勸,並聚焦於鼓動型新聞媒體與評論者的論述。不僅針對新聞媒體的內容提出自我救贖的看法;對於被認為愈來愈艱苦的傳統媒體經營環境,也針對轉型之道提出建議。

臺灣是「全球化」的新聞孤島 李金銓
序 一位新聞界老兵的沈痛呼籲 朱雲漢
序 惡質媒體是敗壞民主的最大危機 郭正亮
自序 鼓動型媒體亂政愚民

第一部 亂相
專業淪喪,危害民主
語言暴力可以休矣!
激化政治對立
助長公共事務無能症
流為霸凌體系
政媒複合體乃亂政根源
惡質媒體成就不了優質民主
淪為政黨影武者
從惡裡出來的陰謀論
誹謗無懼低額罰金
臺灣政治與媒體生態的荒誕

第二部 期許
務必做好民主功課
專業實踐及偏失
客觀才能建構認知共相
民主能量不能小覷
角色不容越位
新聞與評論嚴守楚河漢界
塑造形象的效用與弔詭
涉己新聞以公共利益為先
增長社會的正能量
佛教戒律對媒體的開釋

第三部 未來
轉型為綜合性的媒介平臺
華盛頓郵報浴火重生
華文傳媒在數位匯流下的發展
虛擬實境、無人採訪機、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的導入
堅持新聞專業,拼搏業務轉型
燃燒鬥魂
媒體人的「生肖」思維

第四部 歷程
永不妥協的堅持
從地位自主到專業沉淪
媒體亂相中的守望者
跋媒體也要退出政治 張作錦

鼓動型媒體亂政愚民

一幕又一幕,臺灣的新聞媒體不斷上演同樣的戲碼。
一波接一波,臺灣的特定報紙拋出一個新聞議題,同一陣線的立法委員立即跟進,召開記者會或是提出質詢,有時甚至已經在其報上接受專訪同步演出。緊接著,同一立場的電視尾隨而上,晚間更有近似立場的名嘴上陣,鼓其如簧之舌聲討謾罵。

次日,火力再加強,報紙、立委、電視、名嘴接力演出,步調齊一,而且一波嗆過一波。一日復一日,臺灣各界批判新聞媒體的責難不斷湧現。眾聲皆曰:媒體亂國!新聞媒體真的在亂國嗎?有些媒體,特別是那些懷抱特定政治立場而將新聞與言論扭曲為塑造政治認同工具的「鼓動型」媒體,的確難逃其咎。

鼓動型媒體與評論者撕裂社會

在政治威權統治的國度中,新聞媒體不是姓「官」就是姓「黨」,新聞媒體擔當官方喉舌或是政黨宣傳機器的角色,透過新聞的選擇性告知,日積月累在人民腦海中建構對於執政者正面的認知圖像,同時經由綿密的宣傳與洗腦,讓人民形成對執政者支持與效忠的強固態度。

臺灣早已走過威權統治時代,幾無官方或政黨媒體,但偏偏出現不少「鼓動型」媒體與評論者,他們有著鮮明的政黨認同,懷抱強烈的意識型態,所做的新聞處理以及抒發的言論具有明顯的傾向性。這種具有鮮明觀點與立場的鼓動型媒體與評論者,已經占據臺灣新聞媒體的顯要位置。

這些媒體依循政治立場,選擇、製作與傳播新聞,報什麼新聞、如何報導,都懷著強烈的意圖性與傾向性。他們視客觀、平衡、公正的新聞專業義理為草芥,而致力於形塑人民的認知圖像,並鼓動受眾認同與支持其政治目標;同時將建構新聞議題與建構政治議題視為一體,抱持著具體實踐政治目的意圖。至於他們所發言論,更是立場一貫鮮明而強烈,而所掌握的言論平臺,也是以鼓吹與宣傳既定政治立場及觀點為單一目標,絕不以開放態度容納多元化意見,因為他們的核心目標是宣傳、組織與動員。

美國於一九六○到七○年代曾經出現過鼓吹型新聞學,在那個民權與進步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有些前衛人士認為,新聞記者應該扮演鼓吹者角色,積極參與實際政治與社會運動的程序,鼓吹一些理想或目標,以便負起對社會的責任,而不以純粹做個旁觀者為滿足。鼓吹型新聞學認為,只要是有利於公眾的利益,尤其是有利於他們所代表的被壓迫團體,應不惜向國家機密挑戰,跟政府打對臺,必要時以身試法亦在所不惜。這套新聞理念實際表現在三個主要方面:地下報紙、新新聞學、扒糞報導(鼓吹調查報導)。

鼓吹型新聞學有其可取之處,因為媒體若一味強調中立性,可能流於粉飾太平,安於現狀,而放棄了改造環境的職守。基於此,記者不但要單純地報導或反映「現實」,更必須代表社會上各種不同團體的觀點與利益,尤其是那些被遺忘的團體。最重要的是,新聞記者應該獻身成為社會的批評者與闡釋者。

我們必須明辨深思,究竟鼓吹型新聞理念和鼓動型媒體有何基本上的歧異?最為判然分明的是,鼓吹型新聞理念倡議新聞人應懷抱積極態度推動社會的進步,揭露社會的不平、黑暗與貪腐,但懷抱這種理念的媒體與新聞人卻是超越政治黨派的,不涉入政治鬥場的角力中。而不像臺灣的鼓動型媒體與評論者,他們懷著顯明的政治認同,具有濃厚的黨派歸屬,甚至充當特定政黨的喉舌。政黨與媒體儼然構成堅固的政媒複合體。兩方面在這種緊密關係中積極配合,有時媒體與評論者隨著政黨的節奏跳舞,有時政黨隨其節奏舞動。

摘自《媒體,寶物或怪獸?》自序 鼓動型媒體亂政愚民

陳國祥 作者

臺灣著名資深媒體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聯合報記者、自立晚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中國時報特約主筆。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與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

他的著作豐富,曾出版《硬耿領導》、《臺灣報業演進40年》、《透視風雲人物》、《新青年與現代中國》、《青年呼聲》等。

身為資深政治主筆的他,以敏銳的觀察、穩健的文筆,寫下三十篇從社會、政治、經濟、產業多角度對媒體的觀察與期許。他中肯的分析及懇切的建言,可以讓人看見一個純正的新聞從業者所應具備的品格與見識。

 


2016/08/31

BGB43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4790753

328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