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醫生,總要有過人的智慧與體力才能專心、用心、盡心的為大眾診治,
您會相信醫生所開立的處方箋,那您更應該學會醫生們為自己的身心靈所費心保養、維護、鍛鍊的養生之道。
從23位中西名醫那兒,您將同時擁有23種養生法,可因時、因地、因體質、因能力,挑選最合適的來強健體魄、延緩衰老、美化肌膚、甩開肥肉、增進免疫力、提高性能力......這是一本集合眾家獨門絕活的養生寶典,您不能獨漏。
序 用專業掌握健康 馬詠仁
作者序 我跟著名醫養生 馬心婷
跟著這樣動
1.向前跑,向後跑,身體好 台大醫院院長 李源德
*晨跑訓鍊腦力
*向後跑鍛鍊敏感度
*慢跑增強心肺功能
2.爬樓梯強心肺,「方便體操」活經絡 亞東醫院院長 朱樹勳
*方便操 消除酸痛
*爬樓梯 增強心肺功能
3.生物能量爬山法—排毒&吸收自然能 陽明大學傳統醫學系客座教授 崔玖
*生物能爬山法 吸收自然能量
*腹式呼吸法 排除體內毒素
4.性福減肥操──練腰力.瘦下半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任 謝瀛華
*性福減肥操 練腰力兼減肥
*鴛鴦浴 增進夫妻情趣
5.神魂顛倒「性」按摩──情人性福法寶 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陳思銘
*銷魂性按摩挑動情慾
*五式性體操增加性能力
6.以魔鬼運動計劃甩開肥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 鄭信忠
*魔鬼運動計劃 減重13公斤
*吃靈芝 補充體力
*穴道按摩 放鬆壓力
7.科學氣功+冷水澡 國泰醫院復健科組長 簡文仁
*科學氣功消除酸痛疲勞
*舌尖舔上顎防止瞌睡蟲
*洗冷水澡提高免疫力
跟著這樣做
8.中國返古SPA──慈禧宮廷養生法 美國東西醫藥大學教授 宋品萱
*慈禧藥浴美白、消脂、養肝、健筋骨
*健髮指壓防禿頭
9.口水勝過名牌保養品 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李政育
*口水洗臉護膚效果佳
*口水消炎天然保健用品
10.以休息+藥膳對抗失眠 高雄市立中醫院院長 劉景昇
*安神藥膳DIY
*訓練思慮條理化 幫助入睡
11.靜坐,讓心靈放鬆、氣血順暢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 吳季如
*靜坐調氣 消除疲勞
*靜坐養心 訓練EQ
12.輕鬆對抗青春痘 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 陳衍良
*做好保養能防痘
*個人防痘秘笈公開
13.輕柔緩長呼吸法,預防便秘 台北市傳統民俗療法協會專業講師 鄭世德
*輕柔緩長呼吸法 預防便秘、促進新陳代謝
*脊椎正 防病痛
14.天地人養生,調整體質 國際醫科交流大學針灸博士 蘇永安
*踮腳提肛 治療女人性冷感
*三葷七素 遠離酸性體質
跟著這樣吃
15.喝人參茶壯陽、抗衰老 六福堂中醫聯合診所院長 鄭歲宗
*人參茶 補元氣、提精神
*濃參茶 中國威而鋼
16.喝水勝過威而剛 書田診所院長 陳明村
*每天喝水4000c.c.保持性功能
*爬樓梯健身保體力
17.喝熱茶,聽音樂防氣喘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胸腔科醫師 楊家福
*喝熱茶 防氣喘
*聽音樂 平衡交感神經
18.百歲中醫的長壽法 德全中醫診所院長 姜通
*不吃飯來養生
*節制性慾能長壽
*和尚體操練體力
19.睡前小酌一杯,騎鐵馬忘記憂慮 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院區院長 陳昱瑞
*喝濃酒 幫助睡眠、預防心臟病
*騎腳踏車 治療職業病
20.吞黑豆,生吃蘿蔔,排毒又抗病 榮星中醫聯合診所專任醫師 張步桃
*生吞黑豆免生病
*吃蘿蔔排毒解便秘
*屋放木炭保清新
跟著這樣想
21.了解自我,面對憂鬱 陳國華身心診所院長 陳國華
*遠離憂鬱食物
*激烈運動發洩壓力
22.讓心靈年輕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賴春生
*創意年輕法
*從生活中蒐集創意
23.規律生活,有苦必吐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黃俊仁
*規律生活 保健康
*找對的人吐苦水 預防憂鬱
用專業掌握健康
馬詠仁
「忙碌」似乎是現代人無法拒絕的朋友,而壓力卻是現代人的共同敵人,由於太忙,所以忽略了身體,由於工作緊張和壓力,造成身體無法負荷的情況比比皆是,其中,大眾傳播工作者又首當其衝,成為高度危險群,深深困擾著傳播人。
如果說年輕記者在剛入行時可選擇主跑路線,大概有許多人都會選擇黨政線,接觸高官、名流,掌握國家重大政策第一手資料,不過,如果你現在問我想主跑什麼路線,平心而論,我倒認為醫藥線是最有收穫的路線,掌握訊息,也掌握健康,相較於現在政治圈內的一片污濁,醫藥線也如同一股清流,散發出人類對生命永續的渴望。
心婷要出書,一本和健康養生有關的書,一本記者在長期跑線之餘的觀察,和醫師間互動的心得紀錄,多麼令人振奮的消息,因為這正是東森新聞大編輯台整合的成功利基,誰說電視新聞是速食,誰說電視新聞記者深度不夠,只要用心沒有達不成的目標,或許在採訪的過程中,有許多內容並不適合電視新聞呈現,但是經由文字的陳述,卻是對許多讀者相當有幫助的知識寶藏,心婷利用工作之餘,細心歸納整理的心血,也可以說是嘉惠讀者的最好禮物。
記者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早出晚歸,不但要承受漏新聞的壓力,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記者更要比一般民眾多一分細心的觀察,我時常告訴新進記者朋友,觀眾是懶惰的、觀眾是健忘的,而傳播是服務業中的翹楚,因此你必須更用心的幫觀眾歸納整理新聞內容,以最短的時間、最通俗的詞彙、最精簡的話語,提供觀眾和讀者最有用的新聞,而.........心婷做了。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日常生活中隨時注意就可以掌握健康的方法,晨跑慢跑、爬山爬樓梯、甚至洗冷水澡,都對我們的健康有某種程度的助益,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舌尖舔上顎,可以防止瞌睡蟲」,在沒有找到其他偷偷打瞌睡,可以不被發現的新方法前,對我個人而言,這倒提供了一個好法門,如果參加國民黨十六全會和經發會的諸位朋友,都知道這個小秘訣,相信就不會在媒體上出糗,頻頻低頭釣魚。
日常生活中,工作職場內,往往有許多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心得,多一分用心和觀察,相信大家都可以活的更快樂、更健康。
我跟著名醫養生
馬心婷
鈴.......,桌前電話響個不停,但還差10分鐘就是截稿時間,我低下頭,決定還是假裝沒聽到殺豬般的電話鈴聲。隔壁的同事終於受不了,接起了電話,「生活組,你好.....」接著她以哀怨的眼神,朝我吼了一聲「馬.....小姐,你的電話啦,還在裝死喔!」
無奈的我,只好拿起了話筒,以「無比親切」的口氣做開場白「你好,我是馬心婷」,對方是一個中年婦女,「馬記者,我有看到你的新聞啦,那個圓形禿頭真的是壓力造成的喔,那我要找哪個醫師比較好啊?」一邊耐心告訴她圓形禿的原因,一邊看著牆上的電子時鐘,離截稿時間越來越近,心裡實在很.......。
接下醫藥路線記者後,這樣的場景,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我的工作及生活中,因為接觸專業醫師的機會多,也能得到第一手的健康資訊,因此常被同事或是觀眾當做諮詢的對象,我總會盡力為他們回答問題,或替他們請教專業醫師,希望能對他們的健康有些許幫助。
四年醫藥路線跑下來,真的讓我體會健康的重要,套句廣告詞:沒有了健康,生命只剩下黑與白。「該怎麼樣才能讓健康資訊讓更多人知道呢?」這是我每天早上都會固定問自己的問題。雖然醫藥新聞很多,但在電視台限於版面的緣故,「純」健康常識幾乎不受青睞,也因此常得挖空心思來變些題目,吸引電視台主編的垂愛。舉例來說,明明是一則乳癌患者重建乳房的新聞,我們在處理上必須以「阿媽隆乳」這樣聳動的標題來吸引主編,再夾帶醫療常識。
我在四年多的採訪報導過程中,也吸收了許多寶貴的健康知識,特別是採訪到許多名醫,不但擁有高明的醫療技術,更體會他們真摯的「醫者父母心」。
像擁有「台灣第一刀」美名的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他生命中曾經最深的低潮,是無法救回一名失去求生鬥志的病患;而長庚醫院台北院區院長陳昱瑞則是為了替患者開刀,自己卻罹患了僵直性脊椎炎;身心治療專家陳國華,因為不忍拒絕上門求診的病患,一個上午連看200名病人,不但跟診的護士受不了痛哭,他自己也差點罹患重度憂鬱症;曾經也是「痘痘一族」的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陳衍良,親切的風格以及優秀的醫術,最長也是最慘的紀錄,上午一個診得看到下午四點才結束,......還有許多名醫的感人故事無法在這裡一一列出。
為了體驗名醫們的養生方法到底有沒有效,我也開始身體力行:首先,我學習朱樹勳院長爬樓梯的養生道,先從自家四層樓的公寓爬起;另外,用餐時也會像蘇永安博士一樣注意葷、素的比例3:7;還有當我壓力大的時候,我會像陳國華醫師一樣獨處反省,再以黃俊仁醫師「找適合的人談出問題」的思維模式來解決困擾;到了休假時間,偶爾會學崔玖教授的能量爬山法,跟大自然做能量交換......。半年下來,我真的覺得自己健康多了,也對生活更有自信!
另外,在每一篇文章之末有「Good For You」的小BOX,這是我平常在工作中蒐集的資訊,以及與其他醫師交換的想法,希望對讀者有益。
書裡的各種養生方法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但我真誠期待這本書提供讀者一些新的想法,希望大家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養生之道!
看過彩色電視的人再改看黑白電視,一定會無法適應沒有顏色的世界。人生亦是如此,我們很難接受絢爛多彩的人生嘎然停頓,而成為孱弱身軀的囚徒。所以,活著很好,能健康的活著更好。
古人說:「三折肱而成良醫」,我的好朋友心婷雖然不是醫生,但擔任醫藥組記者四年多以來,每天淨是接觸各大醫院名醫,孜孜探詢各種健康之道,所以稱她為養生專家實在不為過。《跟著名醫來養生》是23位中西名醫的養生法,也是心婷個人的養生紀錄,非常值得追求健康者細看。
──何麗玲 長春新世紀診所創辦人
有健康,生命才有希望!
醫師是每個人生病時求助的對象,但醫師自己又如何保養健康呢?《跟著名醫來養生》這本書,介紹了許多名醫的養生之道,除了教讀者怎麼做以外,更以中西醫學常識說明這些方法的功效。這本書沒有誇大的偏方,讓讀者能一窺名醫的養生世界之餘,也能知道一些正確的養生概念。
──紀政 希望基金會理事長
心婷在辦公室總是最亮麗、最有精神的一位,認真用心工作的她,常常跑出不少獨家新聞。她敏銳的新聞感,往往能抓住觀眾的興趣並引起迴響。她總能在例行的記者會外發現些有趣、有價值的新聞,例如這次她在採訪新聞之餘還能挖掘出名醫養生的秘密,也充分將跑醫藥新聞的心得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¾勤運動,也注意飲食之道。書中都是具體易行的方法,例如有「扣齒100下的醒腦體操」,對我就很有吸引力,又如人參的要吃得正確才能補元氣,也正解除我的疑慮,相信讀者讀完本書後,也會有和我一樣的收穫。
──靳秀麗 東森電視台新聞主播
運動一直是我的最愛,國三開始我正式接觸籃球,一年裡有365天幾乎都是在練球,雖然很累,但是很愉快。除了練球之外,我也常和太太、小孩一起到河濱公園散步、跑步、踢球,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運動可以降低國家醫療成本,也對個人的身心有益。只要多運動,再配合正常飲食,多喝水,其實你也活得很健康!
──鄭志龍 籃球國手
2001/09/30
BGH03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922-1
204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