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書籍介紹

裘哈爾醫師在這本回憶錄裡,寫下自己在紐約大醫院受訓的經過。他在痛苦的思索中質疑眾人認為理所當然之事,也真誠地探討醫師和醫療體系的缺失。

從一開始,裘哈爾的行醫之路就比多數醫師來得坎坷。他出身印度移民家庭,一家人為了追逐美國夢力爭上游。他原本已拿到物理博士學位,卻決心走出學術象牙塔,選擇當個入世的醫師。

然而,才開始接受訓練,他便發覺行醫就像照著食譜做菜,醫師只著眼在疾病上,而非病人。他也發現很多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都喜歡逞強,既自大又傲慢。由於他原本就熱愛寫作,於是把在醫院看到的問題和亂象化為文字,發表在《紐約時報》。院方擔心醫院聲譽受到影響,對他極不諒解。之後,他的身體健康突然出現警訊,從醫師變成病人的經驗,使他得以從特殊的角度切入醫病關係。

經過一連串身心的掙扎與錘鍊後,裘哈爾變得更為堅強,學會耐受壓力,雙手也變得靈巧,而且知道如何善用思考,做一個更好的醫師。

合作出版總序  樹立典範  黃達夫
作者序  走過艱苦的實習歲月

序曲 囚徒

第一部    換馬
1 逃
2 相變
3 醫學院
4 假醫生
5 值班
6 長夜漫漫路迢迢
7 第一個被我害死的病人
8 心的節奏 
9 顧客服務
10 失足
11 徬徨

第二部    谷底
12 夜班
13 洞
14 冬日,憂鬱

第三部    和諧
15 麻煩病人
16 傲慢與偏見
17 選擇
18果汁機裡的企鵝
19病房悲歌
20如魚得水
21 見山又是山


一個年輕醫師剖心挖肺的告白……讓人一窺實習制度與醫師養成的堂奧。

──《紐約時報》


裘哈爾的故事不但生動有趣,而且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傑作。

──《華盛頓郵報》


生動描述紐約市醫院的生態、階級制度與冷漠殘酷的一面。

──《紐約時報書評》


像這樣讓你又笑又哭的書實在少之又少。裘哈爾描述醫學訓練當中最艱辛的一年,讓我們透過他的文字踏上驚奇之旅。

──葛普塔(Sanjay Gupta),CNN醫藥記者、《追逐人生》作者


不只醫師讀了可以引起共鳴,每一個對自己這一生要做什麼有所疑惑的人,讀了之後,也會有很深的感觸。作者以真誠而犀利的語氣描述醫生這一行的內幕,也深刻記錄一個年輕人面對人生與前途的掙扎。

──夏曼(Akhil Sharma),《順從的父親》作者


作者通達人情、寫作功力高強,他的文字讓人不禁想起前輩醫師作家:契可夫與威廉斯。這個年輕醫師的心靈、情感與靈魂繼承了偉大的醫學人文寫作傳統。

──柯爾斯(Robert Coles)


作者不只是描述一個醫師的成長歷程,也勇敢提出批判。書中也包含一個移民家庭追逐美國夢的故事以及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本書不但是醫學人文的重要作品,也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閱讀樂趣。

──康納(Melvin Konner),《習醫之路》作者


在這個醫學影集當紅的時代,裘哈爾以敏銳細心的觀察、純熟的寫作技巧展現文字的魔力。他的筆觸以生動、精確而真誠。本書將成為這類醫學回憶錄的標竿。

──佛格西(Abraham Verghese),全國書評獎得主、《雙生石》作者

桑狄普.裘哈爾 作者

印度裔美國心臟病專家和暢銷作家,長島猶太醫學中心心臟科主治醫師,著有四本廣受好評的作品《實習醫生》、《成為醫師》、《心臟的故事》、《父親的腦》。《心臟的故事》是 2019 年《科學星期五》、《星期日郵報》、洛杉磯公共圖書館的年度最佳書籍,美國公共電視網《新聞時刻——紐約時報俱樂部》選書,也是英國惠康圖書獎入選書。《父親的腦》則在 2023 年獲選為《紐約客》年度最佳書、史密森協會十大科學書籍、AARP 樂齡會最愛書籍之一。身為執業醫師,裘哈爾定期《紐約時報》專欄撰稿。他探討情緒性心臟的 TED 演講是 2019 年該平台上觀看人數前十名的影片。


廖月娟 譯者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旁觀者》、《謝謝你遲到了》等數十冊。


2010/02/27

BGH117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789862164839

333

445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