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承諾,用心守護病人
優惠價
85
$281

承諾,用心守護病人

黃達夫與和信醫院的故事

書籍介紹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是台灣唯一一家癌症專科醫院,面對台灣扭曲的醫療生態,及不合理、不公平的健保制度,始終在極不利的環境中辛苦經營,但因為本著對病人的愛與尊重,黃達夫院長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因此走進和信醫院,不會有其他醫院吵雜鬧哄哄的候診、掛號場景,在這裡看病有了尊嚴,病人也充分獲得尊重。不只如此,在和信,醫生一診只看25人,醫生不拿績效獎金,治療病人堅持團隊合作等等……。

2010年,和信醫院20歲了,一路走來,它背後有什麼感人的故事?面對艱困的醫療環境,它又是如何因應?和信醫院的故事,值得所有關心自身健康的人一讀。

序 打造醫療的希望工程 嚴長壽
序 最終他要建立的那一切 侯文詠
序 以醫療為志業 黃達夫

序曲 哈佛的那一堂課

第一部 夢想的輪廓
令人大開眼界的醫病關係
諾貝爾級的研究態度
一個好醫生的精神
劃時代的醫療團隊架構
故鄉的召喚

第二部 以病人福祉為中心
貼心,從設計開始
問診三小時
打造你的醫療團隊
從生活小事讀出身體的訊息
細胞裡的醫學偵探
很懂開刀,卻不隨便開刀
躲在面罩後的魔法師
兩百張病床,四百五十個護士
一起撥開心靈的迷霧
我們的電話,二十四小時都通
貧病相扶持,急難相救助
實驗室的春天

第三部 一個醫者的修鍊
住院醫生夜未眠
事關生命,必須嚴格
有正確的診斷,才有正確的治療
你好,我是黃達夫
在乎「人」,不要只在乎「病」
精緻照護,不論貴賤
為病人奮戰到底
除錯之戰
真情流露的眼淚
醫生的薪水
抗拒誘惑
扭轉不公平的遊戲規則

第四部 因善而來,為愛出發
肝病之父擔任第一任院長
當蟄伏的熱情被喚醒
他們為何而來
賠錢也要撐下去
播下良醫的種子
從好鄰居到好夥伴
我活下來了,你也做得到
來救一家好醫院

結語 我的夢,請你溫柔對待
後記 兩個父親 丘美珍

以醫療為志業

黃達夫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繼「犯錯是人性」、「跨越品質鴻溝」兩本改變全世界醫療品質觀念的鉅作後,於二○○五年又出版了第三本書「醫療專業的教育」,強調二十一世紀的醫療從業者應該具備:一、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二、執行團隊醫療,三、實踐實證醫學,四、參與品質改善,五、.善用電腦科技等五項核心能力。這些要求正好是和信醫院自創院之始,就持續不斷努力的目標,而更加肯定了我們過去二十年走的是正確的路。

舉世聞名的企業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教授,多年研究國際重要企業,他發現所有企業經過巿場競爭以後,不但成本降低,品質還會提升,唯獨醫療事業經過競爭,費用越來越高,品質卻不見提升,這個弔詭的現象引起他的好奇。所以自十幾年前開始,他就專注於醫療機構與醫療政策的研究。他認為論量計酬的支付制度,鼓勵做多而不是做好,甚至當病人沒有被照顧好時,反而製造了更多收費的機會,這是非常荒謬的現象。所以,他提倡支付制度應該導向創造醫療價值,鼓勵追求好的醫療成果。他這個想法正好與和信醫院於二○○一年和健保局合作設計的乳癌論質計酬試辦計劃的精神不謀而合。所以,在三年前,他開始研究台灣這個乳癌論質計酬試辦計劃,並將它寫成哈佛商業學院的教案,這是台灣的榮耀。

為了要提供給病人最有助益的醫療,和信醫院醫事人員都必須具備先進的專業知識與技術,醫院除了用心建構一個讓醫事人員發揮所長的舞台,更努力營造一個促進學習與成長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期望同仁們能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意義,以及生活的富足感,而樂在醫療志業中。

這次經過天下文化文字工作者的訪談與文獻整理,彙集成冊,與讀者分享醫院同仁以及病友們的經驗與感想。這一切都將是和信醫院精益求精,持續進步的動力。

摘自《承諾,用心守護病人:黃達夫與和信醫院的故事》序文

打造醫療的希望工程

嚴長壽

和信的故事並非一個人的故事,但它卻是從一個人築夢開始;和信的故事也不是一家醫院的二十週年里程紀錄,它是一群懷抱理想的菁英,為台灣較為僵化的醫療環境形塑新未來的具體呈現。

我抱著十分期待的心情,終於看到這本書的初稿,除了一路讚嘆,卻也毫不意外。因為過去二十年,我幾乎大半見證了書中每一章節的過程,不但自己的家人、朋友乃至我自己,都親自領受過黃院長所描述的無縫隙的醫療服務流程,也讓我徹頭徹尾看到,這群築夢者是如何為台灣的醫學、為台灣這塊土地播灑下希望的種子。

在台灣,每當遇到不合理的現象,大部分的人不是批評就是冷眼旁觀,而黃院長卻選擇了最辛苦的方式,以身體力行來證明醫療行為可以不一樣。返國二十年來,個性溫文儒雅的黃院長,每每遇到公共政策失當或病人利益受損,常常不惜得罪自己的醫界前輩和同學,直言表達,如此勇於公義,全因為他背後有一股力量——讓台灣更好的使命。因此,他率先起而影響朋友、同學,甚至號召素昧平生且享有國際盛名的台灣海外年輕一代返國共同參與,打造醫療的希望工程,改變台灣醫界固有的價值觀。

從現實面來說,和信的精神幾乎與時代背道而馳,當醫治病人從神聖使命淪為量化計算醫師的績效與報酬時,他們仍然堅持用較多時間看診,也絕不從業績紅利來獲取個人的好處,一切以病人福祉為中心。


最終他要建立的那一切

侯文詠

現在服務於和信醫院的一位過去老同事告訴我:「這裡不會要求你看多少病人,不會要求你為醫院賺多少錢,這裡要求你把病人看好。」

「所以,」我問:「你覺得這個環境對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麽?」

「這裡給你機會,允許你做一個好醫生。」

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不是更多的薪水、不是更高的地位,而是「給你機會做一個好醫生」就可以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當然,要做到這樣,醫院要有決心提供足夠的醫療人員人力,免得讓所有的好醫師、護士在忙碌的工作中累死。當時信醫院還在虧損,但黃院長卻堅定地讓和信的護士/病人比例達到全台最高的比例。我記得第二次訪問黃院長時,我問他:

「和信只要減少一點護士人力(哪怕還是全台最高),就可以達到損益平衡,甚至賺錢,為什麽不做?」

他回答我:「醫療追求的是『改變』。促進、改變別人的生命、生活,而不是追求經營的利潤。我們相信有一天我們一定會盈利,但盈利不是我們的目的,就算如此,這些盈利,也都要用回病人身上。為別人的生命、生活帶來好的改變,才是我們的目的。」

那時我開始察覺到,我面對的,可能不只是一個醫者,同時,也是一個哲學家。

摘自《承諾,用心守護病人:黃達夫與和信醫院的故事》推薦序


在和信,時刻上演一齣齣動人的情景。這其中,有仁醫實現夢想的堅持、打造理想病醫關係的努力,還有因為感動所以追隨團隊的腳步,付出時間當志工、甚或捐款協助其他病友的奉獻者。這些,都是台灣最美、最具生命力的故事…….

楚瑜與萬水是和信的老朋友,看著和信團隊長年信守「一切以病人福祉為依歸」的核心價值,對患者無微不至的全方位照顧、帶給病患與家屬希望與溫暖,我們深深感動,因為我們就是親身體驗和信精神的受惠者。

這本書紀錄二十年來和信點滴,讓我們看到和信不僅是具備國際頂尖醫療技術與設備的機構,更是有良好傳承、管理與人文感的有機體。細心、耐心與慈悲心,是我們在所有和信人身上發現的共通點;發現問題,進行變革管理、圖改革,則是讓和信不斷前進的動能。

──親民黨主席 宋楚瑜


我怕上醫院。但愛去和信。只是一點小感冒,醫生也溫和盤問再三,抽血,驗血,要弄清楚是否與癌有關。

我總是放心地把自己交給和信。和信關心人,關心患者的健康,在意患者的心情。那是個六星級的服務業。

這本書細述黃達夫虔誠執著的醫療志業,有如二十一世紀的使徒行傳,讓人掩卷低迴。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李桂芬 作者

現任職於遠見天下文化。


丘美珍 作者

專欄作家/TED講者,曾擔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現任職教育業。作品散見《天下》「獨立評論」、《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歷任記者、編者、作者、譯者、編劇、創意寫作老師,享受不同文字的多重面貌。

曾榮獲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中華基督教文字協會金書獎。應日本文藝春秋出版社邀約撰寫唐鳳專書,並收入文庫版。著有《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與陳明蕾教授合著《教出雙閱讀素養》。

關注親子教育議題,以及女性做為母親的福祉,創辦臉書社團:「媽媽悅讀基地」、「幸福財女讀書會」。


2010/11/30

BGH120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部分彩色

9789862166505

311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