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小說

歐遊雜記
優惠價
85
$281

歐遊雜記

中國當代名家遊記散文攝影珍藏版

書籍介紹

本書集結了朱自清旅遊歐洲的散文遊記共十篇。除了展現作者細膩的觀察力、深厚的人文素養,並透過攝影鏡頭,走進歷史現場;藉由文字與影像交會,重溫歐洲的歷史藝術;山水融入了文章,文章更活生生成了案頭的山水;讀者同時獲得了視覺的飽足、心靈的滿載與文化的芬芳。 這些作品超越時空,入主經典,除了文本在當代具有獨樹一格的魅力,也必有值得探索、重讀、精讀的層次與厚度。而遊記散文的題材,往往最能忠實反映作者的經歷、遊蹤、生命情境,讓讀者窺見一個時代文化人的身影,以及延伸出來的文化映象與歷史現場。

發行人序 前言 威尼斯 在聖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裡蕩漾著。遠處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這裡沒有什麼煤煙,天空乾乾淨淨;在溫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佛羅倫司 正像看達文齊的《摩那麗沙》(Mona Lisa)像,她在你上頭,可也在你裡頭。這不獨是線形溫和平靜的緣故,那三色的大理石,帶著它們的光澤,互相顯映,也給你鮮明穩定的感覺。 羅馬 羅馬(Rome)是歷史上大帝國的都城,想像起來,總是氣象萬千似的。現在它的光榮雖然早過去了,但是從七零八落的廢墟裡,後人還可彷彿於百一。這些廢墟,舊有的加上新發掘的,幾乎隨處可見,像特意點綴這座古城的一般。 滂卑故城 紀元七十九年,維蘇威初次噴火。噴出的熔岩倒沒有什麼;可是那崩裂的灰土,山一般壓下來,到底將一座繁華的滂卑城活活地埋在底下,不透一絲風兒。那時是半夜裡。 瑞士 太陽照著的時候,那水在微風裡搖晃著,宛然是西方小姑娘的眼。若遇著陰天或者下小雨,湖上迷迷濛濛的,水天混在一塊兒,人如在睡裡夢裡。也有風大的時候;那時水上便皺起粼粼的細紋,有點像顰眉的西子。 荷蘭 紅的黃的顏色,在那灰灰的背景上,越顯得鮮明照眼。那尖屋頂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兩邊近底處各折了一折,便多出兩個角來;機伶裡透著老實,像個小胖子,又像個小老頭兒。 柏林 在這兒走路,盡可以從容自在地呼吸空氣,不用張張望望躲躲閃閃。找路也頂容易,因為街道大概是縱橫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 德瑞司登 站在原上,易北河的風光便都到了眼裡。這是一個陰天,不時地下著小雨;望過去清淡極了,水與天亮閃閃的,山只剩一些輪廓,人家的屋子和田地都黑黑兒的。 萊茵河 這中間住過英雄,住過盜賊,或據險自豪,或縱橫馳驟,也曾熱鬧過一番。現在卻無精打采,任憑日曬風吹,一聲兒不響。 巴黎 我們不妨說整個兒巴黎是一座藝術城。從前人說「六朝」賣菜傭都有煙水氣,巴黎人誰身上大概都長著一兩根雅骨吧。

在大雅文化傳播公司,默默地聚集起一批頗具理想的攝影藝術家。 他們或固守一方,或遠走他鄉,用光影與色彩,展示出他們對自然與歷史的感悟。 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應邀在聯合國總部的藝術畫廊舉辦影展。 現在,他們又以獨特的視角,追尋著現當代一些散文名家,諸如朱自清、徐志摩、郁達夫、張愛玲、史鐵生、余秋雨等人的足跡,從北京到上海,從廬山到西湖,從白蓮洞到釣台,乃至巴黎、威尼斯,在作家們把山川與草木、城市與鄉野無微不至地刻劃在文章裡時,把對荷塘月色和泰山日出的感受傾注到各自的筆下後,他們用攝影鏡頭來再次聚焦,使得文字與圖片以一種最為獨特的方式組合了起來。 呈現到讀者面前的這一套《當代名家遊記散文攝影珍藏版》叢書,具有嶄新的視覺效果。 這樣的新穎,使得我們憑此厚實的業績,足以豪邁地宣布一個圖文時代的大旗已經豎起;當然,它也很老,在明清時代文人畫的畫與題跋的關係中,我們能找到堅實的歷史根基。 讀圖曾經被視為思想幼稚、情感膚淺、心靈浮躁。然而,也正是在讀圖中,我們發現了尚未泯滅的童心、留戀不去的生趣和活潑潑的感性。 圖文不同於插圖,在插圖書籍中,圖是文字的點綴並且緊緊依附於文字。但對於圖文書籍來說,圖自成系統,前後呼應;它被文字所擁有,又一次次從文字的空隙中滑脫,向世界直接展示它的光影和色彩,並吸引著文字對它再一次擁有。 這樣,在這一套圖文版叢書中,有了明顯的兩套文字: 第一套,是作家們的大塊文章,它連綴起圖片,讓赤裸裸的光影和色彩的元素進入新的組合; 第二套,是獲得新生後的圖片,在倔強地自我表現時對文字的不可抗拒地吸引,這樣的文字,我們無以名之,姑且稱之為:說明詞。 對那些散文大家來說,當他們寫下他們的文章時,面對的是自然,是身處其間時心靈的感悟,是藝術對自然的提升; 對那些文學新秀來說,他們創作的說明詞,面對的是一幅幅由山、由樹、由雲、由水等構成的藝術境界,是拉開距離後的靜靜觀照,是藝術對藝術的召喚和應答; 對我們讀者來說,我們讀大塊文章時的凝重,在讀落英繽紛一樣飄落在我們心田的零星散句中獲得了釋放。我們讀者的心靈因此而變得輕快,在掀開的每一幅畫面中,我們都能感受到想像的撲翅聲。 維繫起兩套文字的中心,不正是精湛的攝影圖像嗎? 就圖像的連貫性而言,從兒童時代的連環畫到成人時代的圖文書籍,其間有一條清晰的脈絡。 不過,連環畫連的是事,而圖文書籍中的圖則以自己的美連起了詩和思。在圖片與說明詞的呼喚與被呼喚中,圖文書籍的特色愈顯分明: 當圖像世界漸漸淡出於一片悠遠的天空時,說明詞從心靈的空間直接湧現。這裡,不單是自然與心靈的熨貼無痕的過渡,也是圖文之間,說明詞與文章之間,一種有機的循環。 收入這套叢書的名家名篇,大多早已為幾代人所熟悉,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但是,在讀圖漸漸成為一種時尚時,這些文字並沒有被圖片所淹沒,而是在圖與文互為對照、互為碰撞中,明確了各自的邊界,將各具的特色充分顯示了出來,作者與攝影師之間不斷地激發起新的靈感,形成新的交流。從這一意義上說,這套叢書為圖文的結緣僅僅是提供了各自展現自身魅力的舞台,而舞台之幕也才剛剛拉開。 二○○二年春於上師大文苑樓

朱自清 作者
朱自清 (一八九三~一九四八年 ),出生於江蘇東海,定居於揚州。著名作家、學者。早年熱心於倡導寫作新詩,一九二一年春參加文學研究會後,專注於散文創作,發表了《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文字之美,被認為標誌了白話文系統裡美文的最高成就。

2003/06/30

BLC02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cm x

986-417-144-5

193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