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專利的發明、著作與智慧財產的發明通常都需要大量研究與精力的投入,再經過很久的試驗與嘗試之後,才能獲得成功,其中自然也必須承擔很高的風險。然而,一旦成功以後,新開發的商品與著作在提供給一般人消費時,其增加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
圖片來源:unsplash,CC0 Licensed.
專利權、版權、智慧財產權都是很重要的法律制度,而且日漸受到重視。專利權、版權與智慧財產權都是一種知識的權力,為什麼要加以保護?為什麼保護要有年限的規定呢?其中與經濟效率有密切關係。
首先,專利的發明、著作與智慧財產的發明通常都需要大量研究與精力的投入,再經過很久的試驗與嘗試之後,才能獲得成功,其中自然也必須承擔很高的風險。然而,一旦成功以後,新開發的商品與著作在提供給一般人消費時,其增加的邊際成本是很低的。比方說,臉書(Facebook)在開發過程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但是一旦開發成功後,臉書平台供人們上去使用,每增加一個人加入臉書,卻不會使臉書的邊際成本增加多少,所以加入臉書的人愈多,每個人的平均成本就愈低。另外,參加的人愈多,大家就愈容易找到朋友,臉書的吸引力也就愈大。
另一方面,由於臉書的成功,就會吸引其他人抄襲臉書的功能,另外設立類似的社群平台,來瓜分臉書的使用者及利潤,這對於臉書的創辦者而言當然是不利,而且是不公平的。因此,政府應要立法保護這些著作或專利的獲利,如此未來才能持續鼓勵相關的研發。
上述情況在著作及智慧財產上都有類似的情形。一個作家可能花上2、3年的時間才能寫出一本書。不論有多少人買這本書,作家投入寫書的時間都是固定的,所以是固定成本。在出書以後,印書的成本卻非常低,幾乎只有紙張與裝訂費用而已。智慧財產也十分類似,比方說一個電腦軟體業者可能要花很大心血開發出一套新的三國誌遊戲,這可說是固定成本,而當他要拷貝出售給顧客時,邊際成本卻非常低,大概只需要磁片的費用即可。
由於專利、著作、智慧財產等都具有平均成本遞減的特性,但又不易由政府生產,因此為鼓勵民間多參與研發與其他智慧財產之生產,政府訂定專利權、著作權、版權、智慧財產權等專利權利。在這些專利所有人享有獨占利益下,可以大大鼓勵民間積極參與生產並提供這些智慧產權。
但另一方面,在授與獨占的情況下,每一種智慧產權的生產數量小於社會效用最大的水準。因此,政府在授與智慧產權時,都同時給予一定的時限。比方說,在國內專利權的授與一般是20年,而著作權則享有終身再加死亡後50年的時間。在美國專利權得享有17年的獨占市場,著作權則為50年。在專利權期滿之後,任何人都得以生產或使用該產品。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