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資深職場人,黃大米的職場心得,教你如何輕鬆做,效率高
電視台的記者,每天的工作量是三條新聞,我是個老實人,每條新聞都很全力以赴,公司的主管們也都很肯定我的表現,於是更多更難的新聞就落在我頭上,真是你老師哩!但古有明訓,能者多勞,吃苦當吃補,吃苦耐勞的我,隔壁坐了一位資深記者,有一天他敲著鍵盤打稿,像是開釋一樣跟我說:「每天三條新聞,你都跑這樣認真幹嘛?想累死自己嗎?」我疑惑的問:「什麼意思?」,這位大哥悠哉地說:「 三條新聞中,你找一條好好用力表現就好,播出後,長官就會覺得你很棒了,其它兩條新聞簡單處理就好,你狂拚、狂賣力會做不久。」他說完後,帥氣的出去跑新聞了,留下錯愕的我。
原來,前輩大哥每天都先評估過,哪一條新聞要用力做,哪一條要輕鬆做,果然他的新聞作品有好壞程度上的落差,長官有因此覺得他不ok嗎?沒有!因為長官只記住他好看的新聞,對於做普通的作品,往往沒什麼印象。
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震撼教育,原來努力不是全方位的努力,是要先盤算過重點要花在哪?這位前輩後來成為某台的當家主播,心力依舊只放在重點,事半功倍。
在工作上,你是否也跟我一樣非常拼命,常常把自己累得半死,卻不懂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優優哉哉,準時下班,卻表現出色。在「高績效心智」這本書中的主角好不容易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拼命表現,瘋狂加班,甚至常加班天亮,因此連凌晨來打掃的清潔工,他都叫得出名字,有天一個重要專案,他發現同事娜塔莉卻做得比他好,後來當他知道,娜塔莉晚上和周末從不加班,他突然覺得好心酸喔,為什麼她看起來一派輕鬆,工作績效卻比自己強,於是作者開始展開研究,發現比努力更關鍵的成功法是「聰明工作」,他們研究發現,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的方法,所以你想要有效率的工作,要先有這些思維
在我當上主管後,發現台大、政大等等名校畢業的年輕人,面對主管交辦的事情,跟其他人有一個明顯的差異點,他們不會傻傻的就去衝、去做,他們會想一下這次的任務首要解決的是哪部分,其他枝節的部分就不管,很能抓重點,在判斷分析後,斷捨離的很明確乾淨,雖然是一隻菜鳥,卻有著老鳥的冷靜與分析力,也許他們在求學時,面對繁重的課業,也都是先思考哪些章節是重點,只閱讀該篇章,所以才能就算念不完,也能考很好。
不論是想要做好工作,或者在求學的路上把書念好,記得抗拒分心,把力氣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化繁為簡,才有可能表現出色。
本文授權:黃大米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