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在職場上,想要增進某項新技能,既無法像運動員或音樂家一樣,技巧練熟了再上場,又往往難以速成,最好的方法是把這個技能拆解成數個可衡量的小技能來進行練習,我稱此為「微行為」(micro-behavior)。
圖片來源:unsplash
將一項技能拆解成數個微行為
在職場上,想要增進某項新技能,既無法像運動員或音樂家一樣,技巧練熟了再上場,又往往難以速成,最好的方法是把這個技能拆解成數個可衡量的小技能來進行練習,我稱此為「微行為」(micro-behavior)。
所謂微行為是每天可練習的具體小行動,而且必須取得行動回饋,檢視成果並提出改進做法,每天不超過15分鐘,就能讓自己每天都能進步一點,假以時日就能練就一項新技能。
布莉塔妮把她必須增強的技能(讓團隊成員一起集思廣益)拆解成幾個微行為,包括:「提出問題,請團隊成員提出新點子」、「在下一個問題,請團隊成員提出更具體的意見」、「讓團隊成員保證會努力做好」等。
我在練習專題演講時,把這項技能拆解成幾部分(開場、結尾、演講的手勢或動作,以及為每張投影片想一個哏),然後運用「專一法則」,一次練習一項技能。
以「演講的手勢或動作」為例,我特別練習「像松樹一樣挺立」(而非在講台上走來走去,像籠子裡的老虎)、「如有必要走動,走幾步就停住」、「與聽眾中的一人眼神接觸,然後把眼神轉移到另一個聽眾」、「伸出雙手,以在台上展現氣場」等。
這些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動作,但每次我上台演講,都會特別注意做好其中一項。藉由這些具體可行的做法,我有計畫的增進自己的上台技術。
我也曾為挪威施伯史泰德媒體集團(Schibsted)主持一個領導力發展計畫。我們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公司的經理人每天都能表現出卓越的領導力。很多公司都很注重這樣的領導力,但大多數的人都做不到。
施伯史泰德將領導力拆解成十二項,包括「做事的速度和靈活度」、「沒有藉口,貫徹執行」、「基於事實的決策」等。所謂知易行難,儘管經理人都了解為何要這麼做,但還是需要把這些原則轉化為每天實行的具體行動。
為了協助他們,我們把每一項領導力拆解成十個可以每天練習的微行為。經理人則透過360度評估找出努力的目標,再運用「專一法則」挑出其中一項,然後致力於這方面的改進。
例如三十一歲的魏肯是挪威線上訂閱部經理。他要努力的目標是「沒有藉口,貫徹執行」。
星期一上午八點,他一踏入辦公室,手機就會出現這樣的練習通知:「今天,你必須找出比較不會安排優先要務的員工,跟他們談一下,確保他們知道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
於是,魏肯下午利用10分鐘找兩個下屬來談話,讓他們知道現在最緊要的事,也就是留住線上訂閱客戶。
在五週內,關於執行力的貫徹,魏肯又接收到九次的練習通知,例如:「做好一項任務之後,再進行下一項,查看任務列表,看哪一項任務很快就能完成」;「不要因為你的拖延而使他人受到影響,立刻查看訊息,看哪一個同事正在等待你的回覆」等。
藉由這樣的練習,魏肯得以把貫徹執行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每日練習,他的工作能力也因此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