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聰明人工作時會自問:做這些事,能帶來什麼助益?他們不認為著眼於目標就對了,他們會著眼於價值,並朝目標邁進。
圖片來源:Pixabay
聰明人工作時會自問:做這些事,能帶來什麼助益?他們不認為著眼於目標就對了,他們會著眼於價值,並朝目標邁進。
管理學者惠立(Sylvia Ann Hewlett)與魯思(Carolyn Buck Luce)針對高所得者做了一項研究調查,發現有35%的人每週工時超過60個小時,其中有10%每週工時超過80個小時。然而,工作時間愈長,表現就愈好嗎?
我們在研究中,分析了每週工時和績效之間的關係。一開始工時愈長確實績效愈好,但超過某個程度就不靈了。如果你每週工時在30至50個小時之間,工時增加的確可提升績效。但一旦每週工時多達50至65個小時,工時增加帶來的效益會開始遞減。若是每週工時超過65個小時,工時增加反而減損整體表現。
你的工作價值有多高?你必須考量別人的觀點,而不只是從你自己的角度來衡量,只看自己是否完成任務和目標,卻不管做這些是否真的能帶來益處。你的工作價值,必須視別人能從中獲得多大益處而定。
很多人都不曾認真檢視或懷疑自己所做的事,是否真的能產生價值,只是一股腦的按照要求或原來的方法去做,自認把事做完就對了,即使是高階主管也一樣。
一個人的工作價值=為他人帶來的助益×品質×效率
價值等式取決於三個要素。第一個是你的工作能為他人或你的組織帶來多大助益。對他人有益,意指你能為你的同事、團隊、部門、公司、顧客或供應商(甚至你居住的社區及環境)帶來貢獻。
第二個要素是工作品質,包括正確性、洞見的新意及產出的穩定。
最後一項是工作效率,在價值等式當中,速度也很重要。如果你在聽打時,為了百分之百正確,速度變得很慢,每分鐘只能打10個字,工作價值就會受影響。
要能兼顧效率與品質,並為他人帶來助益,你的工作產出才會有最大價值!
【書籍資訊】
《高績效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