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不管是作為學習教材、專業考試、職場進修,還是純粹擴展自身心智地圖,想要更了解生活中的經濟事物的讀者,都可以從這兩本書中獲取想要的答案,讓經濟學能從象牙塔中走出來,帶領每位讀者感受閱讀之樂與知識之美。

圖:unsplash 文:孫明德
看到高希均和林祖嘉兩位教授大作「經濟學的世界-2017年全新增修版」,求學時的熱情不禁重新燃起。記得求學時期讀到的很多經濟學著作,許多是外文翻譯作品,內容並未完全轉化,舉例也多以美國為主,台灣讀者不易理解。而本書內容則以台灣案例為主,輔以生活化的論述,以及周延的理論推演,引發當時的商管學界競相學習效法的風潮。
時隔多年後,第三版著作以全新的風貌出現在眼前,不僅熟悉的寫作風格不變,依然淺顯易讀,更加入了全新的理論章節及時事案例,讓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有三個特點最讓我印象深刻,分別是基礎性的觀念掌握、全面性的理論介紹,以及時事性的深度解析。
首先,在基礎性的論述上,本書對於各項經濟觀念都不厭其煩的,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語句去闡釋說明。像是經濟學家意見分歧的原因,一般人都認為是這門學科可能還不夠完備而導致這麼多的爭議,本書則以目標優先次序、政策效果、對措施及步驟看法等不同因素,合理地解釋了外界常有的疑問。
其次,本書透過對經濟理論的完整介紹展現了全面性。從上冊個體經濟學涵蓋的內容中就可以看出,不僅包含了傳統經濟學的供需、產業、要素,以及市場失靈、訊息經濟學外,本書更納入自然資源、環境與醫療服務的全新內容,讓讀者能運用經濟學的邏輯分析工具,去應用在更為廣泛的生活事物中。
再者,本書最大亮點在於理論與當前時事的完美結合。一方面是兩位作者都長期關注台灣面對的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時常發表真知卓見在台灣各大媒體上,因此在許多章節的理論介紹後,就會看到相對應的當前國內外經濟事件,例如下冊總體經濟學中,分析財政政策時提到「前瞻計畫缺乏總體經濟效益評估」,或是在國際貿易理論後,介紹「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議(TPP)」及「區域性綜合經濟夥伴協議(RCEP)」。這些內容讓讀者能很快掌握理論知識,進而與隨時變遷的外部環境相連結,讓學習成果能夠更為靈活且實務。
最後,雖然這是一本介紹經濟學的書籍,但我建議各類型的讀者,不管是作為學習教材、專業考試、職場進修,還是純粹擴展自身心智地圖,想要更了解生活中的經濟事物的讀者,都可以從這兩本書中獲取想要的答案,讓經濟學能從象牙塔中走出來,帶領每位讀者感受閱讀之樂與知識之美。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