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大多數人都知道聆聽很重要,卻很少下工夫加強。
圖片來源:unsplash
大多數人都知道聆聽很重要,卻很少下工夫加強。多數商業人士與學者受訪時都說,聆聽是專業人士成功的必要技能,但不到2%的商業期刊文章探討主動聆聽的主題。學校也是一樣,教演講的課程很多,卻很少有人教怎麼聆聽。殊不知,聆聽是必須學習的。
雷夫.尼可斯(Ralph Nichols)在1950年代進行了多年的實驗,在著作《你在聆聽嗎?》(Are You Listening?)寫道:「大家通常不知道怎麼聆聽,耳朵雖然聽得很清楚,卻很少學到必要的聽力,讓耳朵充分運作,也就是聆聽。」
人為什麼會喋喋不休?最有可能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天生喜歡聊自己,而且大多數人都喜歡講話。但是有些人緊張的時候特別會講個不停;一焦躁,就好比打開話匣子的開關。有些人則是想要留下好印象,讓對方覺得自己在某個議題上很在行。有些人單純是因為從來不懂得怎麼聆聽,覺得沒有人說話很尷尬。
說話是我們的本能。說話是有目的的,可以加強、甚至塑造我們的身分。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聊自己可以啟動大腦的快樂中樞。聽,是不自主的動作,未必代表聽進去了,我們大部分時候根本就沒有做到聆聽的工夫。
要衡量有沒有確實在聆聽,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能不能記下內容,但我們很少把記憶力跟聆聽畫上等號。第六章提到的記憶力研究,是在1950年代進行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隨意聽對方說話,八小時內會忘記高達一半的內容。其實集中精神認真聽,幾個月後也會忘記75%的內容。
所謂的主動聆聽,是指聽完理解,做出回應,記下內容。但這不是人類本能,而且我們已經好幾十年沒有主動聆聽了。
以前的人說不定聆聽能力比較好,但現在科技日新月異,讓我們常常忘了一點,閱讀材料一直在幾百年前才普及。幾百年來,口語是人類獲得資訊與教育的主要來源。在印刷機發明之前,學東西需要靠聆聽。一直到近代,人類才開始覺得聆聽是浪費時間。
大多數人都知道聆聽很重要,卻很少下工夫加強。多數商業人士與學者受訪時都說,聆聽是專業人士成功的必要技能,但不到2%的商業期刊文章探討主動聆聽的主題。學校也是一樣,教演講的課程很多,卻很少有人教怎麼聆聽。殊不知,聆聽是必須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