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台灣的驕傲
優惠價
85
$306
優惠價
75
$270

台灣的驕傲

12個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采人物

書籍介紹

魏德聖:投入這麼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完成心裡的故事。
林義傑:撒哈拉、南北極一直都在,唯一被改變的只有我這個渺小的人類。
周杰倫:我不是醫生,也不是魔術師,但卻能讓音樂活起來。
林昭亮:每次上台,得要求自己發揮百分之百的能力,要給觀眾最好的交代。
林懷民:不管是家鄉老照片或東海岸鯨豚,我的人生一直在「發現」。
證嚴法師: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陳定信:我工作得很快樂,因為每天都會學到新知識,也可以貢獻自己的智慧。
劉金標:追求唯一(only one),而非第一(No.1)。
張榮發: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
施振榮: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以「改變文化的人」自我期許。
吳寶春:因為不完美,才有更多轉彎的可能。
曾雅妮:雖然有壓力,不過我會專注在每一桿、每一洞。

《中國時報》繼2010年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專題獲得廣大迴響後,於2011年推出「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采人物」大型專訪,以十二個月的時間,深訪當年度特別受到國際注目的十二位台灣人。

這十二位人物來自不同年齡層與成長背景,相同的卻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不計一切地全心投入,在反覆嘗試與摸索中堅持走出自己的路;他們無論經歷任何挑戰或挫折,始終告訴自己再試一下,絕不輕言放棄。這樣的逐/築夢精神,造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也拉近了台灣與世界的距離。

基於《台灣久久》一書合作成功的經驗,天下文化與《中國時報》再次聯手,將一年來的專訪圖文重新編輯整合,以17 x 23公分全彩開本、圖文並茂的方式加以呈現。

參與專訪的作家小野在序文中說:「在一次又一次的訪談中,我發現收穫最多的真的是我自己。感謝所有接受我們訪談的朋友,謝謝你們給了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台灣雖小,仍孕育出許多在世界發光發熱的巨人;生命長度固然有限,夢想卻是無窮盡的。我們期待透過本書與讀者分享這幾位台灣之光的榮耀與喜悅、血汗與淚水,並在閱讀過程中,找到在自己逐夢過程中得以持續堅持的希望與熱情。

序 來自台灣,走向世界 小野

序 我們共同的驕傲 王美玉

序 令人感動的十二個名字 何榮幸

電影 好的獵人懂得安靜等待──魏德聖

投入這麼多年的心血,只是希望完成心裡的故事。
冒險 林義傑為關懷而跑,重新定義台灣與世界的距離

撒哈拉、南北極一直都在,唯一被改變的只有我這個渺小的人類。
周杰倫:想跑得很遠,讓別人追不到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魔術師,但卻能讓音樂活起來。
音樂 林昭亮:練琴很重要,但人生更重要

每次上台,得要求自己發揮百分之百的能力,要給觀眾最好的交代。
藝術 林懷民的人生哲學:簡單,才能走到現在

不管是家鄉老照片或東海岸鯨豚,我的人生一直在「發現」。
慈善 證嚴法師見苦知足,讓台灣善名傳遍世界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醫療 陳定信堅持研究,化國病為世界榮耀

我工作得很快樂,因為每天都會學到新知識,也可以貢獻自己的智慧。
單車傳教士以品牌捍衛台灣──劉金標

追求唯一(only one),而非第一(No.1)。
航運 張榮發以鋼鐵意志,布局全球

我們是島國,一定要有國際觀。
科技 施振榮:學會加減乘除,已經夠用一輩子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我以『改變文化的人』自我期許。
美食 吳寶春:挫折累積智慧,讓生命完美發酵
因為不完美,才有更多轉彎的可能。

運動 曾雅妮:努力追夢,勇敢做自己
雖然有壓力,不過我會專注在每一桿、每一洞。

來自台灣走向世界

小野(作家)

人總是要在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很遙遠後,才能更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份和家鄉的存在。當我走進歐洲某一個城市的一個中餐廳,侍者走向我用我所熟悉的語言問說:「先生,要來點什麼嗎?」我覺得很親切,他進一步再問我說:「要筷子嗎?」我得意的點點頭,想表示我是會用筷子的族群。最後他又說:「你是來自台灣吧?」我的頭就抬得更高了:「你怎麼知道?」「一看就知道啊。」對方笑了起來,她說她來自溫州。

我望著窗子上的自己模糊的影像,心想,是的,我是來自台灣,它是在全球廣大的華人社會中唯一真正走向自由民主制度的國家。台灣會有能夠援助全世界發生災難地區的慈濟功德會,台灣也會有像陳定信這樣用一輩子和肝炎搏鬥的醫生所建構出來最進步的醫療系統,台灣也會有從海運做到空運的長榮集團,台灣會誕生像曾雅妮、林義傑這種超級運動員,台灣會有雲門舞集、林昭亮和周杰倫這樣的世界級藝術家,台灣也會生產宏碁電腦和捷安特腳踏車,台灣還有那種發動全民力量將台灣電影起死回生的瘋狂導演魏德聖。連全世界的麵包大賽的冠軍都是來自台灣最貧瘠的角落的傳奇人物吳寶春。所以我才要抬頭挺胸的告訴別人說,我來自一個能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奇蹟的台灣,我是台灣人!

摘自《台灣的驕傲》序


我們共同的驕傲

王美玉(中時總編輯)

民國一百年,是選舉年。台灣內部因為總統、立委二合一選舉的捉對廝殺,在政治口水滿天飛下,藍綠再度嚴重對立。原本交情好的朋友,又要為政治這回事爭得面紅耳赤,在庸俗不堪的選舉文化中,我們堅持,每個月要用最重要的版面為讀者介紹精彩人物的奮鬥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台灣的一份驕傲,一年來我們推出十二位精彩人物故事,並集結成書,這本書,是中國時報對民國一百年的禮讚;書中十二位主人翁,他們的奮鬥和成就,是台灣不分藍綠、族群、地域、性別、年齡,我們所有人共同的驕傲。

為了珍惜過去與前瞻未來,中國時報前後耗費兩年時間,動員全報社人力、資源,先在民國九十九年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大型專題,三百六十五天不間斷,完整呈現過去一百年的庶民生活珍貴記憶;然後再接再勵,於民國一百年逐月推出「民國100,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彩人物」大型專題,藉此刻畫台灣社會邁向未來的自信與勇氣。

這十二位精彩人物,其見報順序與類別分別是:一月施振榮(科技)、二月林懷民(藝術)、三月曾雅妮(運動)、四月周杰倫(流行文化)、五月劉金標(傳統產業)、六月張榮發(航運)、七月證嚴法師(慈善)、八月陳定信(醫療)、九月林義傑(探險)、十月魏德聖(電影)、十一月林昭亮(音樂)、十二月吳寶春(美食)。

我個人做為每篇精彩人物專版的第一位讀者,並且參與其中幾位人物的訪問,深深被這些精彩人物的故事所感動。

摘自《台灣的驕傲》序 


令人感動的十二個名字

何榮幸(作者為中國時報副總編輯)

民國一百年二月十二日清晨,我們來到淡水河畔林懷民住家。三個小時訪問過程中,他完全無法接受「台灣之光」稱號,對他來說,「台灣之光」應該是下列這群人:
「我不是台灣之光,台灣之光是那些把街道掃得很乾淨的清道夫,是那些為了應付聯考夾在學校和父母之間,仍一心想把書教好的老師,是那些為了捍衛家鄉反對六輕的麥寮人,是那些為了環境反對國光石化的彰化人及站出來的年輕人。」

林懷民這段肺腑之言,既是對台灣社會缺乏自信的深刻反省,也是對許多默默奮鬥無名英雄的高度肯定。

然而,台灣社會仍將牢牢記住林懷民這個名字。透過林懷民與雲門舞集過去四十年的努力,國際社會不但看見了台灣的存在,更看見了台灣的文化內涵。林懷民這個名字代表的意義,是所有雲門舞者與支持者、贊助者多年來的貢獻;我們感謝林懷民之際,也是在感謝林懷民背後所有曾經努力過的無名英雄。

林懷民的小故事,具體說明了中國時報製作「民國100,當代風華─把台灣推向世界的精彩人物」大型專題的視野。我們從科技、藝術、運動、流行文化、傳統產業、航運、慈善、醫療、探險、電影、音樂、美食這十二個領域出發,尋找各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向這十二位精彩人物及其背後廣大無名英雄致上最大敬意。

摘自《台灣的驕傲》序

中國時報編輯部製作團隊 作者

中國時報編輯部製作團隊
發行人/吳根成
總編輯/王嶠奇
策畫/張瑞昌、謝錦芳
執行/謝錦芳、張翠芬、江家華、蔡百蕙、江慧真、楊舒媚、黃奕瀠、白宜君
 
中時調查採訪室
2008年金融海嘯襲捲全球,台灣媒體業陷入最寒冷的冬天,《中國時報》於8月1日成立調查採訪室,以企畫新聞專題、深度報導及調查採訪為宗旨,為讀者掌握社會脈動、解析政經趨勢。
 
中時調查採訪室成立迄今推出「我的小革命」、「消失與重生」、「新故鄉動員令」、「台灣關鍵字」等系列專題,獲得吳舜文新聞獎、真善美新聞獎與社會光明面新聞獎等專業獎項的肯定。相關報導集結成冊,包括《我的小革命》、《台灣久久台灣百年生活印記》、《台灣限時批》、《台灣的驕傲》、《台灣關鍵字》、《消失與重生》、《新故鄉動員令》等。

 

 


2011/12/30

BGB327

天下文化

平裝

17x23cm

彩色

9789862168677

254

484

最近瀏覽過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