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你曾遭逢困境嗎?曾在多變的生活中,不知如何選擇嗎?你怎麼利用冰箱內的剩菜,烹煮出可口的晚餐?又怎麼說出一句從未說過的話?皮亞傑認為,當你面臨全新狀況而不知所措時,你會用的便是智能。
然而,人類內在的心智活動到底怎麼由此刻狀態變成下一刻狀態?大腦究竟如何使我們擁有心智活動?並使我們擁有智能以面對未知?難道我們大腦裡真有一個小人,命令我們做出種種反應?或者,大腦不過是一部具有特定程式的機器?
自從達爾文提出演化論,我們便了解到,神奇的事物也可能由簡單的開端逐步衍生而來。由於達爾文過程,新物種在數千年中被雕塑出來;免疫系統在數星期內產生新抗體;那麼,在快速的思想與行動時間尺度上,達爾文過程是不是也能塑造出種種複雜念頭?
本書中,卡爾文不僅以心理學、動物行為學、演化生物學、語言學等角度,來探索人類的內在心智活動,更深入人類大腦皮層,將達爾文理論應用在大腦思考的神經機制上,而架構出一部會思考的達爾文機器。他以充滿想像力的語言,帶領讀者思考大腦如何思考。
總序 激發出「半」個愛因斯坦 高希均
楔子 下一步該怎麼做? 卡爾文
第一章 捏壺的巧手
——神奇的事物也可能由簡單的開端
逐步衍生或自我組織而來。
第二章 臆測智能
——當你不知所措時,
你所用的就是智能。
第三章 守門人之夢
——文字遊戲只是虛有其表,
以謎代謎的解釋方式也是如此。
第四章 智能動物
——演化途徑種種反覆無常的現象,
如何促使我們產生多樣的才能?
第五章 套疊的語法
——我們很難想像,
沒有語言的生物如何思考。
第六章 演化進行曲
——想法可能在幾秒鐘內閃過你的腦子,
這就是進行中的達爾文過程吧!
第七章 皮質迷宮
——分析皮質表層錐狀神經元所得的理論,
具有某些吸引人的特色。
第八章 疾馳的未來
——人人都應自許為審慎的創造者,
以智慧面對這個世界及它脆弱的本質。
附錄 名詞注釋
延伸閱讀
下一步該怎麼做?
卡爾文
擁有複雜神經系統的生物,時時都得面對生活所提出的問題:我下一步要做什麼?
──莎維奇倫波(Sue Savage-Rumbaugh)、魯文(Roger Lewin),一九九四年
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學者)曾說過:當你不知所措時,你會用的就是智能(intelligence)。以我目前遭逢的困境來看,這真是最佳寫照,因為我正在嘗試有關智能的寫作。我們總是在生活中面臨種種選擇,如果你善於找到正確答案,那你真是一個聰明人。
然而,智能不僅僅是聰明而已,它更是人們在事件進行中所展現的創造力。我們的腦海,確實會出現好壞不一的各式答案。
例如,烹調晚餐前,我們會注視冰箱的剩菜,然後盤算該從超級市場買回什麼東西。我們在這一連串過程中所用的智能,是在最聰明的類人猿身上也無法看到的。
我們平常根本不會把某些烹飪材料放在一起,但一名極佳的廚師,卻能以有趣的方式組合它們,並呈現出令我們驚奇的料理;詩人精於字詞的排列,他們能創造出感人肺腑的作品;我們每天會吐出無數的全新言辭,並重組字句與手勢以表達新訊息。
每當你試著陳述一句不曾說過的話,你會經歷如大廚師與詩人一般的創造過程;在大聲說出這句話前的最後一刻,你早已在腦中進行過無數次的嘗試錯誤。
最近,我們對界定處理語意的腦部區域,有很大的進展:我們常在額葉(frontal lobe)找到動詞;專有名詞不知為何原因,比較偏好顳葉(temporal lobe)前端(左顳葉後端則負責顏色與工具概念)。然而,智能並非特定的區域,而是一種歷程。智能就像即席作品,在不同的對象身上找尋創作靈感。智能是牽連到許多大腦區域的路徑;經由路徑我們便能探索新的意義,而且經常是「有意識」地探索。
以智能為題材的作家(例如研究智商的學者),若是比較有經驗,便會儘量避免使用意識(consciousness)一詞。我有許多研究神經科學的同僚,他們也會避開這個詞。然而,某些臨床工作者卻在無意間,把意識一詞的同義簡化為清醒(arousability),這好比把腦幹說成意識所在,等於把電燈開關與燈光搞混了!或者,我們應該把意識重新定義為覺察(awareness)或是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的「探照燈」。
前面所說的,都是一些有用的陳述,然而卻未提及使人類創造、編輯及再創造自我的心智活動(mental activity)。我們的心智活動是內在與外在世界變化的表現,部分受我們控制,部分則迴避著我們的內省。它甚至可說是善變的,每晚睡眠中,你大概有四或五次的做夢時段,其間的心智活動有如脫韁野馬,幾乎完全不受控制。
本書嘗試要揭露的,是內在心智活動由此刻轉變成下一刻狀態的方式。比方說,當你瀏覽本書、創造或拒絕某些選擇時,你的內在有什麼心智活動?本書不僅取材於心理學家的智能研究,也包含了動物行為學、演化生物學、語言學及神經科學等研究。
1997/11/05
BCS10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419-X
238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