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台灣,這個寶島,孕育了500多種螃蟹,佔全世界種類的10分之1以上。然而,到目前為止,市面上並沒有一本全面性介紹台灣蟹類的書;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子民,儘管愛吃螃蟹,對螃蟹的認識,也多半只是停留在招潮蟹或者餐桌上的螃蟹;甚至以「蟳仔」通稱所有的食用蟹。『台灣賞蟹情報』將有系統地介紹完整的螃蟹生態,從牠們生長的環境、成長的秘密、有趣的生活面貌到種類的辨識,以一般人皆可閱讀、觀察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台灣獨特的螃蟹世界。
全書搭配500多張精彩的幻燈片,由帶隊賞蟹經驗豐富的螃蟹王子——李榮祥撰文解說。期待從2001年起,我們將對台灣的溪流、海岸、礁岩的螃蟹族群,有更深的認識與情感。
【本書主要內容與特色】
◆ 認識螃蟹世界 熱帶至亞熱帶是螃蟹種類最豐富的區域,而台灣正位於蟹類最多的海區。從遠洋、大陸棚、潮間帶到山林溪流,螃蟹棲息的環境十分多樣, 型態也因環境的不同而有差異。認識螃蟹生長的環境與特殊的外型演化,是進入螃蟹世界的第一章。
◆ 螃蟹的私生活 螃蟹小時候長什麼樣子?牠們如何交配、抱卵? 毛蟹的生殖洄游就像一部探險之旅;間歇性的蛻殼是牠們一輩子必經的成長;有些螃蟹橫著走,有些直著走;從大螯的型態可以看出牠們不同的覓食方式;自割、偽裝、隱蔽、保護色等求生技能令人傻眼;離開水後的呼吸機制更是活生生的演化教材……。閱讀螃蟹的私生活,充滿知性的驚喜。
◆ 發現螃蟹 如何在寬廣的沙灘、泥地、海岸、溪流,快速地發現螃蟹蹤跡?牠們藏身何處?建造什麼樣的洞穴?表現什麼生態行為?本章掌握了最實用、有效的發現訣竅,讓你的賞蟹之旅時時充滿發現的樂趣。
◆ 台灣常見蟹類圖鑑
1.介紹近140種常見或特殊的蟹類:在編輯上,以四種棲地環境(泥沙岸、岩岸珊瑚礁、熱帶海岸林、溪流)為編排主軸,介紹棲息期間的螃蟹。至於餐桌或市場上常見的蟹類,由於多數棲息於淺海或深海環境,對一般人來說,反而在漁港較容易發現,所以最後增加一節〈漁港常見的蟹類〉。
2.掌握清晰的觀察重點:在種類的辨識上,作者著重於從肉眼就可輕易辨別的外觀、顏色與棲地的描述,便於初學者野外觀察比對。此外,每一種蟹類均增列觀察重點,這是針對相近種類的差異或該種的特殊行為與特徵,建議讀者在觀察辨認時特別留意的地方。
3.九大類螃蟹家族辨識法:除了單一種螃蟹的辨識之外,本章更整理了九大類螃蟹家族的辨識法,包括招潮蟹、泥蟹、沙蟹、大眼蟹、股窗蟹、方蟹、厚蟹、梭仔蟹、扇蟹等;面對龐大的螃蟹族群,即使無法一一辨識,也絕對能初步判定牠屬於哪一個類群,對賞蟹入門有極大的幫助。 ◆ 賞蟹地點推薦 介紹全台灣最適合親子賞蟹的海岸、濕地。包括淡水河流域(關渡自然公園、挖子尾、沙崙)、香山、高美濕地、七股、墾丁、東部地區(小野柳、衫原海水浴場、太原幽谷、成功、三仙台、樟原、秀姑巒溪口)、東北角等。針對每個地點的環境、蟹況、交通、特殊賞蟹須知等,做深入淺出的詳盡說明,是賞蟹之旅行前必讀的資料。
作者序
第一章 認識螃蟹世界
熱帶至亞熱帶種類多
.特殊的型態構造
.獨特的台灣.獨特的蟹
.從遠洋到山林的棲息環境
.螃蟹面臨的生存危機
第二章 螃蟹的私生活
螃蟹的生長過程
.青毛蟹洄游的秘密
.間歇性的蛻殼生長
.如何呼吸?
.直行與橫行
.螃蟹吃什麼?
.螃蟹的排泄物
.多采多姿的求生技能
第三章 發現螃蟹
泥灘與沙灘的螃蟹
.礁岩潮間帶的螃蟹
.海岸林的螃蟹
.溪流的螃蟹
.漁港的螃蟹
.賞蟹的時間與季節
.常用的採集方法
.記錄方法
第四章 台灣常見蟹類圖鑑
認識九種海岸常見的螃蟹家族
.泥岸.沙岸的蟹類
.礁岩的蟹類
.海岸林的蟹類
.溪流環境的蟹類
.漁港.深海的蟹類
附錄:賞蟹地點推薦
中名.學名索引
作者後記
作者序
從小即成長於緊鄰林邊溪口的小漁村中,當時正值養殖業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每年總有那麼一段時間,在村落海邊的沿岸海域附近,都會擺上之字形的定置漁網,漁網的網目很細而且每個之字形的轉折處都有籠具。隨著潮水漲退而來的水藻、魚、蝦、蟹幼苗,在水流與漁網的牽引下,一旦進入籠具,即無法脫身。
每一天村中的壯丁會前往海邊取下籠具中受困的漁獲,再攜回村落。於是從莊頭至莊尾,只要眼力好,不管老少村民,都會在漁獲下方墊著黑布,並拿著末端很尖的筷子,從這些漁獲中挑取俗稱「蟳仔」的螃蟹透明幼苗販售,當中也有少部分其他如鰻魚、龍蝦等高經濟且具有養殖價值的幼苗。而不具經濟價值的其他小魚、小蝦、小蟹、甚至章魚、海馬、烏賊,只要是「小型」的海中生物,無一不成為兒時記憶中水族箱裡的常客。
尤其是外披甲殼、具有一雙大鰲的小螃蟹,包括河邊的招潮蟹、幽靈蟹等等,在調皮搗蛋的童年中,往往偏愛逗弄牠們而被其雙螯夾得痛哭流涕,也因此螃蟹更幾乎填滿了童年生活裡的所有記憶。當時除了經由長輩口耳相傳的俗稱以外,幾乎不曉得這些蟹類的正式「中文」名稱。直到大學在台南就讀期間,由於對大海有深深的親切感,參加了校外的保育團體活動,並從中不經意地接觸了由王嘉祥與劉烘昌先生執筆的『台灣海邊溼地的蟹類』一書。猶如發現寶藏的我,終於能對這些夾過我的兒時玩伴,輕輕的叫出牠們的名字了。
當時書中所介紹的蟹類,雖然有少部分是我不曾見過的;但童年時期與日後大學時期,在西南沿海進行溼地生態資源調查或是導覽服務時所常見的更多種類,卻未在本書露臉。於是在利用生態資源調查或是導覽服務之餘,我持續地觀察與拍攝這些蟹類,並在查閱相關文獻書籍與請教一些研究蟹類的相關學者之後,對於心中一些有疑問的種類才得以慢慢解開,也才有之後出版本書的機會。
出版本書的目的不外希望再多針對一些其他常見或有趣的蟹類,在表面觀察之餘,對於蟹類有興趣的一般同好們,還能藉著本書進一步了解蟹類的其他生態習性。所以本書的撰寫,是以一個僅對螃蟹有深厚興趣而無其他學術背景的外行人角度,來整理撰述成為較簡單的螃蟹科普書籍。在寫作取材上,主要是以平常較容易在一些野外環境或其他場合,例如港口、市場、餐桌上常發現的種類為主,另外,一些造型奇特或生態行為非常有趣的種類也順便介紹一二。在種類的型態描述上,是以照片作直覺式的呈現為主,並偏重以其甲殼大略型態特徵、整體顏色、生態行為、分布地區作重點性的簡白文字描述。而不採用學術界較嚴僅的甲殼詳細特徵、雄性交配肢形態去撰寫。
另外,在螃蟹種類的名稱上,是採用最新或較通用的中文名稱與拉丁學名為主。至於一些尚待整理或最近才發現或尚未鑑定命名的種類,則沿用其舊名或使用其學名的意譯或生態行為,作為其暫時命名的依據。
希望這樣一本根據筆者從小以來發現、觀察與採集螃蟹經驗而撰寫的書,能提供讀者在野外的賞蟹過程中些許助益。並且非常歡迎對蟹類有深深興趣的同好,能不吝來信糾正指教與討論。
E-Mail:midcrab@pchome.com.tw
鄭元春(國立臺灣博物館副研究員)
欣見台灣年輕的自然觀察研究者撰寫了一本又一本的好書,而大樹文化公司則獨具慧眼和巧思,既會挖寶,更會編書。坊間有關螃蟹的書已有數本,但篇幅都不大,內容也不夠豐富,作者佔天時地利與人和之便,一點一滴地將十多年來所累積的資料,井然有序地書寫出來,配上精心攝製的清晰圖片,本書看來悅目又賞心,真個不教人喜愛也難。
螃蟹這種生物童叟皆知,但有關牠們的生理、生態及生活史等,凡人則大抵一知半解了。詳讀本書的各個章節,相信有關螃蟹的一般 問題皆可迎刃而解,所以這是一本適合老師、家長及學子的好書,也是賞蟹人絕佳的參考資料。
筆者拍攝植物近三十年,在水邊或海濱為花草獵影時。也有很多機會接觸到陸蟹、河蟹或招潮蟹等,但深感拍植物容易,拍螃蟹則難上加難,即使長鏡頭齊備,仍須耐心等待,並得忍受驕陽、陷泥、涉水等之苦,要拍攝書中所見的諸多照片,可見作者用時之多與用心、用力之苦。還好,作者年輕,眼力好、耐力足,相信假以時日,更精 采的作品還會陸續問世。
本書也有若干爭議之處,即少數螃蟹的學名或中名在學術上尚未正式發表或研究報告還在印刷中,內文即先行披露,造成學術研究者 的困擾,這可能是因為作者年輕所造成的疏漏,期望日後的作品能避免此缺失。
無論如何,年輕人肯做關心本土生態的努力,吾人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不是嗎?
王子的誕生……1976年,屏東林邊,一個小小的溪口漁村,年近60的漁夫意外地老來得子。
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愛螃蟹,才牙牙學語,就鎮日與沙灘上的幽靈蟹玩捉迷藏;他的童年就在養螃蟹、玩螃蟹中度過,並伴隨著挑螃蟹苗長大。
愛戀螃蟹……海邊的每一種蟹,對他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朋友,即使考上了成功大學數學系,他的心和腳步仍然停留在海邊,眷戀他的螃蟹……;於是,大學學分花了六年才修完,但這六年也讓他展開了另類的螃蟹生活。
1996年,接觸到台灣第一本螃蟹圖鑑(王嘉祥著),土生土長的螃蟹王子才知道原來那些家鄉話叫「沙隨」、「市仔」、「蟳仔」的螃蟹,在學術的領域裡有不一樣的稱呼;從這一年起,他開始更專心收集資料,整理、累積野外觀察經驗,並與研究蟹類的學者討論,深入他原本就已熟悉、熱愛的螃蟹世界。
保護海岸、濕地……漁村長大的孩子,對海岸有著濃烈的情感;眼見台灣的海岸線污染、破壞日趨嚴重,螃蟹王子自學生時代起便加入「濕地保護聯盟」,勤於帶隊解說海岸生態。對於棲息在海岸的生命,無論蟹類、水鳥、海濱植物,他都能深入淺出,以慣有的幽默比喻解說得有聲有色;但螃蟹王子也曾因台灣海岸的前景數度落淚,……幸好,他又在濕地生態解說時,找到一線曙光。
這曙光來自孩子的眼神。總是在每一次的「親子賞蟹之旅」,他在孩子身上看到小時候的自己,螃蟹令孩子們歡欣鼓舞,使孩子專注神往。這些極力想呵護螃蟹的稚嫩心靈,在未來應該能成長為捍衛海岸的勇士吧!
每個星期,等待螃蟹王子前往解說的邀約不斷。這一次,大樹出版『台灣賞蟹情報』,就是希望透過他詳實生動的解說,讓更多人認識螃蟹,珍惜台灣豐富卻已脆弱的水資源,讓台灣的小孩永遠有美麗的海岸、美麗的賞蟹記憶。
2008/08/20
BBT1021
大樹文化
軟皮精裝
14.8×21cm
彩色
9789862161890
174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