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面對氣候變化,即使是自然的氣候變化,人類的因應活動也已經對生物多樣性的散播,造成重重障礙。
圖片來源:unsplash
洛夫喬伊七十歲出頭,使「生物多樣性」一詞廣為流傳,以及構想出「外債換取自然」(debt-for-nature swap)的概念,都要歸功於他。多年來,洛夫喬伊一直在為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史密森學會、聯合國基金會及世界銀行工作,目前半個亞馬遜雨林受到某種形式的法律保護,有很大部分得歸功於他大力奔走。
很少見到像洛夫喬伊這種人,無論是在森林裡埋頭苦幹,或是在國會殿堂發表聲明,他都同樣處之泰然。他一直想方設法鼓吹支持亞馬遜的保育工作。
截至目前為止,寫到關於BDFFP 的科學論文已經有五百多篇,還有幾本科普書。我請洛夫喬伊總結從研究計畫中學到的東西。他說,從部分推論到整體時,必須很謹慎,因為結論有可能過於誇大、也有可能過於輕忽。
舉例來說,最近的研究顯示,亞馬遜土地使用方式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大氣環流。意思就是,以夠大的尺度來說,破壞「雨林」不僅導致「林」的消失,也可能導致「雨」的消失。
「假設結局是將一大片山水切割成一片片一百公頃的破碎山林,」洛夫喬伊說:「我想BDFFP 所顯示的是,基本上會損失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當然你也知道,現實世界裡總是更加複雜。」來自BDFFP 的發現,大多是主題為「損失」的各種情況。
計畫中的區域可以找到六種靈長類。其中三種:黑蜘蛛猴、棕色捲尾猴及叢尾猴(bearded saki),在破碎森林裡已經不見了。混雜鳥種成群活動的鳥類,例如長尾鴷雀及綠背拾葉雀,在較小的破碎森林中已經全部消失,在較大的破碎森林裡還可以找到,但數量極少。在貒豬(peccary)泥沼裡繁殖的蛙類,也隨著產生泥沼的貒豬一併消失。許多連些微光線、溫度變化都很敏感的物種,在破碎森林的邊緣已經大量減少,不過,喜愛亮光的蝴蝶類卻變多了。
同時,雖說這有點超過BDFFP 的範圍,但森林破碎化與全球增溫之間,有一種曖昧不明的綜效(synergy),正如全球增溫與海洋酸化之間、全球增溫與入侵物種之間、以及入侵物種與森林破碎化之間,也都是一樣。因溫度升話而需要遷徙、卻受困在破碎森林的物種(即使是面積很大的破碎森林),便是不可能活命的物種。人類世的界定特徵之一是:世界變化的方式將迫使物種遷徙,另一個特徵則是:變化方式亦將製造障礙,譬如道路、砍伐殆盡的林地、城市等等,阻止了生物遷徙。
「超越我在1970 年代所考慮的全新層面就是氣候變化,」洛夫喬伊告訴我。他曾寫道:「面對氣候變化,即使是自然的氣候變化,人類的因應活動也已經對生物多樣性的散播,造成重重障礙,」結果可能是「歷來最嚴重的生物危機之一。」
【書籍資訊】
《第六次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