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林煜軒從大環境的角度來看,認為禁斷網路不切實際:「這就好比父母禁止小孩吃巧克力,能夠完全禁止嗎?儘管速食不健康,但難道孩子跟朋友上一次速食店就處罰一次嗎?難度太高了。」
圖片來源:pixabay
林煜軒從大環境的角度來看,認為禁斷網路不切實際:「這就好比父母禁止小孩吃巧克力,能夠完全禁止嗎?儘管速食不健康,但難道孩子跟朋友上一次速食店就處罰一次嗎?難度太高了。」
出生在電視世代的他,提醒大家面對現實:「以前父母叫孩子少看電視,因為看電視會變笨,結果大家有少看電視嗎?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是網路世代,若要他們少接觸網路,無異是緣木求魚。」
既然此路不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做為父母,北醫大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選擇的方式是,陪伴。
李友專的兒子曾經嚴重沉迷於網路,在校成績也不好。「我也曾切斷家裡的網路,可是兒子跟我鬥智鬥勇,總有辦法重新接上,還查到IP網址密碼,」他苦笑說,「家裡不能上網,總有別的地方可以上網,難道要把孩子往外推?」於是李友專決定,跟孩子一起參與網路遊戲。
李友專改變自己的心態與行為,首先,他拉下臉向孩子學。他坦承,兒子是活躍於某個網遊圈子裡的天王巨星,做爸爸的反而在初階關卡就出局了,但是,他藉著過關等理由,和兒子製造話題,拉近彼此的距離。然後,他不反對孩子玩科技產品,甚至常常陪兒子一起上網玩遊戲,藉著各種情境,告訴他哪些網站不要碰、哪些規則必須要遵守。
在李友專的耐心引導之下,孩子的狀況逐漸改善了。後來孩子自己開了一個遊戲網站,讓別人上來玩。為了妥善經營,他又在網路上找了二、三十個不同國籍的同好,一起管理這個遊戲網站,經營八個月,賺了兩、三萬元。金額雖然不多,卻是難得的經驗。
不僅如此,孩子因為這段經歷去考台大特殊選才,就被台大工商管理系錄取了。
李友專認為,「每個人都躲不開數位科技帶來的改變,凡事有利有弊,只要做好準備,上網也可以不上癮。」林煜軒也建議,面對類似情況,父母先改變心態,幫孩子尋找可替代的興趣,轉移重心,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