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巨量資料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些改變,可能是最佳化、改善、更有效、或更有利。但在這種時候,直覺、信仰、不確定性和原創性,又該扮演什麼角色呢?
圖片來源:unsplash
巨量資料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些改變,可能是最佳化、改善、更有效、或更有利。但在這種時候,直覺、信仰、不確定性和原創性,又該扮演什麼角色呢?如果說巨量資料教了我們什麼,應該就是有時候不用追根究柢、找出真正的原因,只要能做出更好的選擇、得到改善,就已經足夠了。持續做下去,就會形成良性循環。就算不知道為何所做的一切有好的結果,但擁有好結果仍然是一件好事。弗勞爾斯和他手下的年輕團隊並不是什麼聖徒,但確實拯救了許多生命。
巨量資料並不是一套冰冷的演算法和自動機器。一切還是和人密切相關。雖然我們有弱點、誤解、會犯錯,但這都還是與人類的創意、直覺與天分緊密相連。我們雜亂的心理過程,有時讓我們丟臉、或冥頑不靈,但也是這些心理過程,為我們帶來失敗後的成功,或意外成就偉大。從巨量資料這門課可發現,我們接受資料的雜亂,是因為看到了整體的好處;這麼一來,我們也應該接受人的不精準,因為這正是人性的一部分。畢竟,無論是這個世界、或是我們的腦海,雜亂都是必然的特性;而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只能接受它、應用它。
如果這個世界都是由資料來告訴我們,該如何做決定,那麼人活著、或者你我的直覺,又還有什麼意義?我們又該如何反抗資料預測的事實?如果每個人都開始使用巨量資料、嫻熟資料分析預測的工具,那麼,能讓我們彼此存有差異的,就又回到了那些不可預知的部分,也就是人的本能、冒險、意外和錯誤。這樣一來,就需要特別為人保留一個空間,讓直覺、常識、偶然,都還有容身之處,不被資料和機器製造的答案排擠在外。人類最偉大的地方,正是那些無法資料化的特質,正是演算法和矽晶片無法精確揭示的本性。這裡的重點不再是「有」,而是「無」—是空的空間、人行道上的裂縫、未說出口的話、還沒想到的概念。
這對於所謂的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巨量資料讓我們能夠試得更快、探索更多,應該也就能帶來更多創新。然而,發明的火光能變成什麼,就不是資料所能預期。只要是尚未存在的事物,無論有再大量的資料,也無法確認或證實。假設亨利.福特想靠著巨量資料演算法,知道客戶想要什麼,得到的答案只會是「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汽車」(改寫自他的名言)。在巨量資料的世界裡,需要培養的仍然是最人性的特質:創造力、直覺、有知識的雄心壯志。
因為正是人類的聰明才智,才是社會進步的泉源。巨量資料是一項資源、一項工具。它的目的是通知,而不是解釋;它指出我們可以追尋理解的方向,但它也可能造成誤解,端看應用得巧妙與否。無論巨量資料的威力如何令人眼花撩亂,還是不能因為這些眩目的花樣,就忘了它背後的不完美。
我們能夠蒐集和處理的,永遠只是世界上一小部分的資訊。我們只能盡量模擬真實,就像柏拉圖洞穴牆壁上的陰影。因為不可能得到真正完美的資訊,預測也就必然可能出錯。但這並不意味著預測總是有誤,它只是永遠無法完善。巨量資料所提供的見解仍然有參考價值,只是要記得,巨量資料永遠都僅是工具,而不是要提供最終的解答。這只是目前夠好的最佳選擇,未來還有待出現更好的工具,讓我們取得更好的答案。這也代表,使用這項工具的時候,我們必須懷有更多的謙卑⋯⋯以及許多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