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有些傳統行業的代表告訴我們,擴大開放資料原則上是件好事,但有個前提:我們要去存取那些數位龍頭的資料,但他們可不能來存取我們的資料。這就像是想去游泳,卻又不想淋溼。這種單方面的資料開放,除了不公平,也會因為仍有大批資料未得到使用,而不利於創新。到底該如何讓人人都能有效運用《資料煉金術》?

圖片來源:pixabay
新冠疫情殘酷揭開了歐洲的數位弱點,顯示歐洲缺乏相關系統,也缺少運用這些系統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歐洲為了「盡量減少資料的使用」這項莫名其妙的原則,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功能失調。在這個擁有豐富資料的時代,對於這項最有價值、也可能是最有用的資產,卻刻意讓它形成「結構性稀有」的局面,實在沒有道理。
自2018 年5 月25 日起,歐盟成員國都必須執行GDPR。這項資料保護法規最初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資料存取權的概念,為個人、組織與機構賦能;然而GDPR 上路後的效果卻事與願違。GDPR有近百條的條款,卻幾乎沒有任何一條在處理整個社會的資訊失衡問題,或是應對資訊權力集中的狀況。只有在最後,這項傳統才終於勉強在資料可攜權(data portability right)的條文中倖存,提到消費者有權要求資料處理業者將消費者自己的資料提供給另一位業者。然而在實務上,卻幾乎沒有看到資料可攜權付諸實踐。
從本質而言,GDPR是用法律來剝奪某些權力,規定了哪些資料不得由誰來儲存、處理或分析,也過分強調「取得同意」的重要性。結果就是,因為一小群人,就可能讓許多人無法發展潛在的利益。
這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可能是適當、也是必要的,但在實務上的影響卻不僅如此。由於大多數的非個資,多少還是能連結到某些「個人可識別資訊」,雖然通常不會有違法問題,但只要組織或企業覺得可能有疑慮,擔心資料保護執法人員會有意見,常常就足以讓他們決定將某些自己擁有的資料束之高閣。這種狀況不會只發生在疫情期間,像這樣刻意、人為造成資料的稀有,對於經濟與社會都可能大為不利。
相較於全球的數位現實,歐洲自成一格的資料保護做法,幾乎成了另一種宗教,形成歐洲獨有的局勢。其他地方的巨星企業所擁有的資料,遠超過歐洲同類企業;而在歐洲少數的資料導向企業,擁有的資料又遠多於歐洲其他的數位落後者。從經濟角度看來,比較明智的做法會是協助賦權那些缺乏資料的人,讓這些人學會使用資料、培養出相關的專業,而不是對這些人設下重重限制,卻又允許數位壟斷者自由榨取這些人的資料寶庫。
像這樣的資料政策典範轉移 —— 從「人為造成資料稀有與權力剝奪」,走向「廣泛的協助賦權」,就能讓目前資訊權力集中的情況下降,也能將這場創新大賽帶到新的層次。
歐洲的資料保護做法,對我們是一大警訊。國家與社會的政策重點如果太過狹隘,就會失去整體觀點,見樹不見林,只追求資料保護與資料稀有,卻忘了它們最初的價值 —— 確保社會與市場不會出現嚴重的資訊失衡。
已經開始有幾個歐盟國家的政府注意到這項問題。或許正因如此,歐盟執委會才會政策大轉彎,開始走向開放資料存取的方向。而且這也是在提醒從亞洲到美洲的其他國家,社會現實都不是天生如此,它會受到政策的形塑:做對選擇,就能勝出!
有人擔心,如果用法律規定企業必須開放部分資料,供外界存取,這些企業會寧願不再蒐集資料。但這種想法是太過杞人憂天。我們相信:等到企業無法再因為「獨占資料的而取得以資訊為基礎的霸權地位」,反而更有動機投入更多資金,發展資料專業,創造以資料為基礎的創新,以及開創資料導向的商業模式。
屆時,平臺企業將不再能壟斷資料。這樣才會回歸到熊彼德對於創新的概念:企業的競爭優勢,是來自於在資訊經濟當中最重要的技能 —— 有能力從資料中找出見解,打造出更好的產品與服務,造福客戶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