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資料煉金術》是一本資料素養書。資料素養其實是一種開放心態,人人都需要培養資料素養。麥爾荀伯格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解釋了何謂資料素養:「最簡單來說就是對資料有感,並不需要學會寫程式就能培養。第一,是要懂得如何理解與分析資料;第二,則是藉著資料來實驗試錯,找到改善創新的方向。」
《資料煉金術:開放資料存取權,重燃創新之火》是全球最著名的大數據專家麥爾荀伯格,繼2021年的《造局者:思考框架的威力》之後,又一年度巨獻。

圖片來源:賴永祥/攝
在大數據時代,也就是巨量資料時代,資料可說是「創新」最重要的原物料。不論是尖端科技的創新、商業營運模式的創新、或是個人工作方法的創新,資料都是燃起創新之火、提煉數位財富的原物料。但是資料這種原物料不像石油、煤、天然氣,使用量愈多就庫藏愈少,資料具有「無耗損性」,使用量愈多並不會讓資料庫變小,反而能為我們帶來更高更大的價值。《資料煉金術》這本書要傳達的核心觀念就是「開放」:開訪資料,開放心態,讓資料能為每個人、為整體社會和經濟增值。
《資料煉金術》是一本資料素養書。資料素養其實是一種開放心態,人人都需要培養資料素養。麥爾荀伯格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解釋了何謂資料素養:「最簡單來說就是對資料有感,並不需要學會寫程式就能培養。第一,是要懂得如何理解與分析資料;第二,則是藉著資料來實驗試錯,找到改善創新的方向。」
《資料煉金術》也是一本高階決策書,全書主軸:「開放資料存取權」的議題,很值得政策制定者、立法者、企業高層人士細細思量。麥爾荀伯格舉了很多實例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看似電子產品百花齊放,創意構想層出不窮,但是與一百多年前相比,創新發明其實是處於「瘋狂停滯」之中,資料若不是鎖在故步自封的政府機構的資料庫裡,就是僅由少數科技巨擘公司壟斷使用權,科技創新和新創企業反而不再遍地開花。在「美中兩大資訊強權的科技冷戰」與「科技巨擘的資料殖民主義」風暴下,負有決策大任的政府要員及企業高層,應當要理解和實踐「開放資料存取權」的重要意涵,才能打破資訊權力的不對稱,重新點燃創新之火,讓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和社會大眾都能享有數位紅利,達到資訊上的財富自由。
麥爾荀伯格指出:「資料素養與強制開放資料,將會相輔相成,讓我們釋放出類似二十世紀後半,在矽谷所看到的那種活力。」
【書籍資訊】
《資料煉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