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資料煉金術》是一本資料素養書。資料素養其實是一種開放心態,人人都需要培養資料素養。麥爾荀伯格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解釋了何謂資料素養:「最簡單來說就是對資料有感,並不需要學會寫程式就能培養。第一,是要懂得如何理解與分析資料;第二,則是藉著資料來實驗試錯,找到改善創新的方向。」
《資料煉金術:開放資料存取權,重燃創新之火》是全球最著名的大數據專家麥爾荀伯格,繼2021年的《造局者:思考框架的威力》之後,又一年度巨獻。
圖片來源:賴永祥/攝
在大數據時代,也就是巨量資料時代,資料可說是「創新」最重要的原物料。不論是尖端科技的創新、商業營運模式的創新、或是個人工作方法的創新,資料都是燃起創新之火、提煉數位財富的原物料。但是資料這種原物料不像石油、煤、天然氣,使用量愈多就庫藏愈少,資料具有「無耗損性」,使用量愈多並不會讓資料庫變小,反而能為我們帶來更高更大的價值。《資料煉金術》這本書要傳達的核心觀念就是「開放」:開訪資料,開放心態,讓資料能為每個人、為整體社會和經濟增值。
《資料煉金術》是一本資料素養書。資料素養其實是一種開放心態,人人都需要培養資料素養。麥爾荀伯格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解釋了何謂資料素養:「最簡單來說就是對資料有感,並不需要學會寫程式就能培養。第一,是要懂得如何理解與分析資料;第二,則是藉著資料來實驗試錯,找到改善創新的方向。」
《資料煉金術》也是一本高階決策書,全書主軸:「開放資料存取權」的議題,很值得政策制定者、立法者、企業高層人士細細思量。麥爾荀伯格舉了很多實例說明:我們這個時代看似電子產品百花齊放,創意構想層出不窮,但是與一百多年前相比,創新發明其實是處於「瘋狂停滯」之中,資料若不是鎖在故步自封的政府機構的資料庫裡,就是僅由少數科技巨擘公司壟斷使用權,科技創新和新創企業反而不再遍地開花。在「美中兩大資訊強權的科技冷戰」與「科技巨擘的資料殖民主義」風暴下,負有決策大任的政府要員及企業高層,應當要理解和實踐「開放資料存取權」的重要意涵,才能打破資訊權力的不對稱,重新點燃創新之火,讓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和社會大眾都能享有數位紅利,達到資訊上的財富自由。
麥爾荀伯格指出:「資料素養與強制開放資料,將會相輔相成,讓我們釋放出類似二十世紀後半,在矽谷所看到的那種活力。」
【書籍資訊】
《資料煉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