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察言觀色是一套技巧,需要練習。有些人懂得觀察,但只能分辨出哪裡不對勁,未必懂得分析。有些人懂得分析,卻不知道如何技巧性的試探。想要成為明眼人,絕不會是一兩天的事,必須不斷練習、觀察與思考。
圖片來源:unsplash
察言觀色是一套技巧,需要練習。有些人懂得觀察,但只能分辨出哪裡不對勁,未必懂得分析。有些人懂得分析,卻不知道如何技巧性的試探。想要成為明眼人,絕不會是一兩天的事,必須不斷練習、觀察與思考。
我把以上的重點,化為一個公式:
有些人一臉精明,反應快;有些人看起來善良憨厚,粗線條。我覺得最好的狀態,就是能讓自己看起來憨厚,但其實內在細心。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防小人、維持良好的分寸,尤其進入社會後,我們都應該多多練習這種,融合直覺觀察與理性思考的察言觀色法。
帶有理性思考的察言觀色,能幫助我們更加欣賞每個人的不同。就算你無法全盤了解對方,光是你願意付出「自覺」與「理性」的心,就可以為對方帶來一種支持與認可的力量,這也是我們相互支持彼此、尊重彼此的核心。當我們留意個人的言行舉止可能給對方帶來的不同影響,也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溝通者。透過感性和理性兼具的思考,透過細心的觀察和技巧的應對,我們能變得更善解人意,更容易拉近距離,也更容易給人溫暖、大方的感覺。
所以我認為,察言觀色不是一種厚黑學,反而是善意的禮貌。這讓我想起最近在一場婚禮上聽到的故事。一位年輕人某天跟大學同學郊遊,認識了漂亮的女孩。回程時,他發現這個女孩一直把手臂交叉在胸前。他心想:莫非自己剛剛說了什麼讓她不舒服的話嗎?這時一陣風吹過,他想或許她只是冷了,但什麼也沒說,主動脫下自己的外套,輕輕替女孩披上。
在婚禮上,新娘笑著說:「就是在那一刻,我被他的貼心感動了!」
適時的注意與關懷,將心比心,就是最加分的行動。讓自己成為一個舒服、細心、貼心的人,那察言觀色的技巧,就會有加倍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