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在我死前,我想體驗完美的一天。
在我死前,我想___________
在你死前,想要完成什麼夢想?
一幅看起來像巨大黑板的上頭寫著:在我死前……。在這幾個白色大字的下方,寫著一欄又一欄、一行又一行的:在我死前,我想____。這些空格都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填了答案,筆跡各不相同的文字在雨雪沖刷下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在我死前,我想要有小孩。
住在倫敦。
養一隻長頸鹿當寵物。
高空跳傘。
彈鋼琴。
學會講法語。
寫一本書。
到另一個行星旅遊。
當一個比我爸更好的父親。對自己有信心。
活著。
芬奇用手肘碰了碰我的手臂,遞給我一截藍色粉筆。
我說:「沒有空格了啊。」
「那我們就自己畫。」
他寫下在我死前,我想,然後畫了一條線。接著又寫了一行,然後再寫了十幾行。「等我們把這些空格填滿,可以繼續走到這棟建築物的前面,再到另一邊。這樣可以好好弄清楚我們為何要來這裡。」
他開始寫:
寫出一首能改變世界的歌。
發揮影響力。
成為我注定要成為的那個人,並就此滿足。
知道擁有最好的朋友是什麼感覺。
成為重要人物。
我站在那裡讀著這些文字好長一段時間,然後我寫道:
不再害怕。
不要再想太多。
填滿內心的空虛。
開車。
寫作。
呼吸。
芬奇站在我身後。他貼得很近,我可以感覺到他的呼吸。他靠過來加了一行:
在我死前,我想體驗完美的一天。
摘自《生命中的燦爛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