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政黨操作政治的手法,和面面俱到的公關公司一樣圓滑。
政治人物如何擄獲人心?
政治也變成了品牌。行銷人員都知道,消費者喜歡「知名品牌」,因為這樣我們就不必在每次購物時,為了如何在互相衝突的產品訴求之間做選擇而大傷腦筋。
同理,在衝動型社會裡,原本相當複雜的政治概念,以「保守派」與「自由派」來區分,就被化約成簡單但強有力的品牌。對選民而言,這些品牌可以幫助我們,在道德與情緒層面更篤定的情況下,輕鬆快速的處理艱澀的政治問題: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而對方是邪惡的一方。對政治團體與媒體而言,政治品牌也提供一個極有效的工具,幫助他們收割選民的情緒,並轉化為選票或收視率。政治與行銷從此密不可分。
政黨操作政治的手法,和面面俱到的公關公司一樣圓滑。選民也受到激勵,把政治視為自我表現、創造身分定位與宣洩情緒的另一個舞台。
(本文摘自《衝動效應》)
Photo:Aidan Jone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