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政黨操作政治的手法,和面面俱到的公關公司一樣圓滑。
政治人物如何擄獲人心?
政治也變成了品牌。行銷人員都知道,消費者喜歡「知名品牌」,因為這樣我們就不必在每次購物時,為了如何在互相衝突的產品訴求之間做選擇而大傷腦筋。
同理,在衝動型社會裡,原本相當複雜的政治概念,以「保守派」與「自由派」來區分,就被化約成簡單但強有力的品牌。對選民而言,這些品牌可以幫助我們,在道德與情緒層面更篤定的情況下,輕鬆快速的處理艱澀的政治問題: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而對方是邪惡的一方。對政治團體與媒體而言,政治品牌也提供一個極有效的工具,幫助他們收割選民的情緒,並轉化為選票或收視率。政治與行銷從此密不可分。
政黨操作政治的手法,和面面俱到的公關公司一樣圓滑。選民也受到激勵,把政治視為自我表現、創造身分定位與宣洩情緒的另一個舞台。
(本文摘自《衝動效應》)
Photo:Aidan Jone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