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延長人類壽命卻無法確保身體健康,誠可謂罪孽深重

圖片來源:unsplash
你想活到幾歲?
幾乎每天,而且一天通常許多次,有人會告訴我他們對活到百歲毫無興趣,更別說多活幾十年。
他們說:「若我活到一百歲,請開槍殺了我。」
他們說:「我認為七十五年的健康聽來剛好。」
其中一位頗具聲望的科學家曾對我說:「我就是難以想像,自己和丈夫必須比現在共同生活更久一段時間。」
沒關係。
聽到永生的想法,大家的確有點興趣缺缺。最近,我進行了一場演講,聽眾約一百人,年齡橫跨二十至九十歲左右,算是在地方社區很不錯的橫斷族群。該機構的主要贊助人遲到了,所以我不得不先充個場,於是,我抓起了麥克風進行一個小小的實驗。
我問大家:「在場各位希望能活在世上多久?」
三分之一的人舉手表示活到八十歲就很開心了;我跟這群人說,他們全都應該向現場年過八十的人致歉,全場因此發出了笑聲。
另外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想活到一百二十歲。我說:「這是個好目標,而且未嘗不可。」
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希望能活到一百五十歲,我告訴他們:「現在這也不再是不可實現的夢想。」
只有少數人希望能「永生不死」。
結果類似於哈佛最近一次的老化科學家晚宴。鮮少有與會者說,他們想極力追求永生。
我與數百人討論過這個話題。大多數希望永生不死的人都不懼怕死亡,他們只是熱愛生活、熱愛家人,和熱愛自己的事業。他們期望看到未來會如何。
我自然也不喜歡死亡,但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並不是因為我怕死。有次,我妻珊卓與我在機上碰到了一點亂流,她緊緊抓住我的手臂,但我的心跳絲毫未受到影響。我經常旅行,多次經歷過飛機機械故障,所以,我很清楚面對死亡的可能時該如何反應。
若飛機墜機,我會死亡。釋放對死亡的恐懼,是我做過最棒的事之一。
說到此,有件事變得很有意思,當我做這個小調查,然後告訴觀眾無論他們活到幾歲都能長保健康,說自己想永遠活下去的人數會大幅增加,幾乎人人都想要永生。
事實證明,多數人並不害怕失去生命,他們怕的是失去人性。
他們應當畏懼。我妻子的祖父七十多歲去世前,已久病多年。臨終時,他已經處於植物人狀態好幾年了,真是不幸的遭遇,但因為體內裝有心律調節器,所以每當他的身體試圖尋死時,心臟都會受到電擊又起死回生。
請注意,不是恢復健康,只是恢復生命,兩者天差地別。
依我之見,延長人類壽命卻無法確保身體健康,誠可謂罪孽深重,此點關鍵重大。如果我們無法同時延長健康年限,那麼人類壽命增加與否根本無關緊要。因此,若想幫助人們增多時日,就有絕對的道德義務同時延長大家的健康。
我與大多數人一樣,並不想要無限的人生,只希望在世時能少點病痛且擁有更多的愛。
據我認識,大多數從事老化研究的人,對抗衰老並非為了終結死亡,而是為了更長久的健康生活,並賦予更多人機會,讓他們能以更佳條件面對死亡;或者,更確切地說,依照自己的條件,在準備好的時候,輕鬆痛快地離開。
【書籍資訊】
《可不可以不變老?》
出版日期: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