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讓肌膚與肺部偶爾短暫接觸高溫好處多多
圖片來源:unsplash
高溫對人體有益嗎?
那麼,恆溫機制的另一端呢?接觸高溫效果如何?目前情況尚不明確,但我們從人類的好朋友啤酒酵母身上取得了一些有力線索。
我的實驗室研究發現,將酵母溫度從攝氏三十度提高到三十七度,恰好低於此單細胞生物所能承受的極限,可打開PNC1基因,並促進NAD產生,Sir2蛋白質因而得以發揮更大作用。然而,最令人訝異的,並非是這些受到高溫壓力的細胞壽命增長了30%,而是當中原理與熱量限制引發的機制相同。
高溫也對人體有益嗎?或許如此,但不完全相同。人類是溫血動物,因此,體內酵素尚未演化至足以承受劇烈的溫度變化。你不能只是提高核心體溫,然後就希望這樣能活久一點。然而,正如我來自德國北部的妻子珊卓經常指出的,讓肌膚與肺部偶爾短暫接觸高溫好處多多。
許多北歐與東歐人延續著古羅馬傳統,定期去洗「桑拿浴」,藉此放鬆身心並維持健康。芬蘭人最勤勞,多數男性據稱一年到頭每週洗一次桑拿浴。珊卓告訴我,桑拿的正確發音不是「桑拿」,而是「ZOWna」,而且她說家家戶戶都應該要有桑拿設備。我還是堅持使用桑拿的發音,免得聽來像在故意搞怪的屁孩;但是,說到房屋建築,珊卓也許才是專家。
2018年一項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進行的研究發現,桑拿使用者比起不用的人:「身體機能、活力、社交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況都明顯較佳。」雖然研究者也正確指出,部分效益或許是因為生病或身障人士不會去桑拿。
另一項更具說服力的研究追蹤了來自芬蘭東部兩千三百多名中年男性長達二十多年。研究發現,比起每週使用一次桑拿的男性,頻繁使用者(高達每週七次)的心血管疾病、致命心臟病發和所有死亡事件發生率下降了兩倍。
目前並未有更深入的桑拿研究能告訴我們,為何短暫暴露於高溫對身體如此有益。若以酵母為參考,那麼,可能是我們體內回收NAD的基因NAMPT發揮了作用。NAMPT由各種逆境觸發因素開啟,包含禁食與運動,藉此產生更多NAD,強化去乙醯酶基因運作,促進人體健康。
我們從未驗證過高溫是否會啟動NAMPT,但這或許是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無論如何,有件事非常明確,畢生留在中間溫度帶對我們沒有好處,舒適的生活並不會讓基因進化,偶爾受點壓力刺激,藉此引發激效作用,有助於人生走得更長遠。
【書籍資訊】
《可不可以不變老?》
出版日期:2020.06.30